《陳繼儒·攤破浣溪沙》原文賞析
梓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草蟲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修竹紙窗燈火里,讀書聲。
作者《巖棲幽事》有云:“四時之景,無如初夏。余嘗夜歸作《攤破浣溪沙》云云(詞略)。”就是說,這首詞是寫初夏夜歸的。作者怎樣去寫初夏之夜呢?梓樹,是村落邊常見的一種樹,初夏開唇形的淡黃色花。詞首句就說“梓樹花香”。下片又說“一池荷葉”,寫荷,不寫嬌艷欲滴、香遠益清的荷花,卻寫朱自清描寫過的“象亭亭舞女的裙”的荷葉,可見池荷未花。“梓樹花香”、“一池荷葉”二語,抓住了富有初夏時令特征的兩種植物來寫。夜,“月半明”是夜,“燈火紙窗”是夜。歸,“棹歌歸去”,明點了歸;“吾廬何處是”,暗示了歸。怎樣歸?劃著小艇唱著漁歌(棹歌)而歸。歸何處?“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歸到漁村。
上片寫歸途景色。第一句,作者選擇花香、月色兩點去寫。月華如水,明朗,光輝,固佳;而弦月半明,更給人一種寧靜、清幽的感覺。“月半明”,屬于后一種。第二句交代了歸來。棹歌而歸,輕松愉快。在淡淡的梓花香里,在半明的月色之中,劃著小舟,唱著漁歌回家去,一種隱居的恬淡情趣、悠然自得的情懷,流瀉于字里行間。一路聽見蟲聲唧唧,歸人沿著植滿垂柳的曲曲河灣,進入了村中。“茅屋矮,掛魚罾”,好象有點荒涼,但配以柳岸蟲聲,自有一番情趣。
下片寫歸人到家。“笑指吾廬何處是”,一“笑”字,給整首詞添上一層喜悅的明亮色彩。“吾廬”在何處?在荷池畔,在小橋邊,在修竹里。這樣的隱居環境,連讀者也有飄飄出塵之想。加上紙窗里亮著一星燈火,飛出幾句書聲,寧靜而不顯得清冷,生動而不顯得枯燥。
梓樹、柳灣、矮屋、魚罾、荷池、小橋、修竹,隨意點綴,畫出了一幅夏夜漁村圖。棹歌、蟲唱、書聲,靜中有動。花香、月色、燈火,更增加了漁村的幽謐。這些有機地組織起來,表現了作者隱居生活中的恬淡情懷。
清沈雄《柳塘詞話》評陳繼儒,謂“其小詞瀟灑”(《古今詞話·詞評》卷下)。清孫兆溎《片玉山房詞話》又云:“(眉公詞)筆致瀟灑。”繼儒詞的特點,是“瀟灑”二字。此詞充分表現了他的瀟灑風格。
上一篇:《商景蘭·搗練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趙雍·攤破浣溪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