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經典文章賞析·蘇軾《記先夫人不殘鳥雀》原文|注釋|賞析
蘇軾
吾昔少年時,所居書室前,有竹楩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武陽君惡殺生,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數年間,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窺也。又有桐花鳳四、五百,翔集其間。此鳥羽毛,至為珍異難見,而能馴攏,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此無他,不忮之誠,信于異類也。
有野老言:鳥雀巢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貍、鴟、鳶之憂。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觀之,異時鳥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為甚于蛇、鼠之類也?!翱琳陀诨ⅰ!毙旁?
借題發揮,這是散文隨筆中常用的手法。東坡借“先夫人不殘鳥雀”,曲論“苛政猛于虎”之實,以佛諫政,引釋入儒,強調慈悲仁政。筆調婉轉,構思奇巧,諷諫寓意,卻意味深長。
隨筆的文思分為兩路,思路一言眾鳥認為人之患要猛于蛇獸之患; 思路二言百姓認為政之苛猛于虎之害。東坡正是以這樣的思路,用“寓言”式的敘述方式,來表明他所期于當政者政通人和,實行仁政,取信于民,勿施暴政的思想。而以“先夫人不殘鳥雀”作比,巧妙地避開了“提意見”的直露生硬,良藥中加進調味品,設比構喻,便得當政者聽起來、嘗起來,不是很逆耳苦口,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且看蘇軾文路。文章段一開首,回憶“少年時”,書房前面優美的環境,“竹柏雜花,叢生滿庭,眾鳥巢其上?!鼻嘀袼砂胤被ǎ瑵M庭滿院,景色宜人,群鳥筑巢在樹枝上。形成青蔥翠綠,鳥語花香之環境的原因,是被封為武陽君的蘇軾的母親程氏憎厭殺生行為,“兒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鳥雀”。幾年時間下來,女主人保護生態的“仁政”,有了結果,百鳥“皆巢于低枝,其可俯而窺也”,鳥窩低得連待哺的雛鳥都能彎腰看見,眾鳥在此,生兒育女,無憂無慮,蘇軾家的院子,成了百鳥天堂了。人與鳥和平共處,各得其樂?!罢蓖ㄈ撕?,慈悲為懷,引得珍禽桐花鳳也數以百計地“慕名”前來,攀枝棲叉,陶樂其間。唐代名臣李德?!懂嬐┗P扇賦序》云:“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靈禽五色,小于玄鳥,來集桐花,仍飲朝露。謂之桐花鳳?!笨梢娺@桐花鳳是鳥中奇才,“至為珍異難見”,能夠歸依于蘇家庭院,“殊不畏人,閭里間見之,以為異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不傷害百鳥的誠心,而取信于鳥類等其他有生命的動物。這一段,蘇軾以典型的事例,正面樹立起“不忮之誠,信于異類”的文旨后,接著,以“有野老言”的“旁證”形式,反證“不忮之誠,信于異類”觀點的正確。平素百鳥不是不想“近人”,以免去“蛇、鼠、狐貍、鴟、鳶之憂”,而是“以人為甚于蛇、鼠之類也”,以為惡人猛于惡獸。試想,同是惡向膽邊生,要捕殺百鳥的惡人與惡獸相比,百鳥又如何逃避得了“會使用工具的萬物之王”的人類的殘害呢? 相比之下,惡獸畢竟惡功夫差也! 你人類,我惹不起,還躲不起? 躲不起也得躲啊! 終究躲開惡人,生命的安全感就強多了! 小命一條的鳥雀,哪堪人類的暴政。東坡正是以這樣的“人害甚于蛇鼠”的比喻,架起文環,從而把“苛政猛于虎”的潛在主題接了起來。二者何其相似?!抖Y記·檀弓下》云: 當年,孔子過泰山腳下,“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唬骸?,昔吾舅(按:舅,公公也)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唬骸疅o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眱烧哳惐?,百姓類似百鳥,苛政類似人患,虎害類似蛇鼠患,相比結果,是百姓(百鳥)認為苛政(人患)猛于虎(蛇鼠)。蘇軾正是這樣作比、引證:當政者應當象先夫人不殘無辜的鳥雀那樣,不要濫施暴政于平民百姓,“以民為國本”,實行仁政和治,把百姓從虎口中像先夫人把百鳥從蛇鼠患中那樣解脫出來,安居樂業,免受野獸之害。蘇軾為了說明這點道理,挖空心思,用心何其良苦!
這篇小文章,看起來好像東坡是巧施文墨,曲說“仁政為本”的正題,實質上是和東坡一貫主張的“言必中當世之過”的文以致用濟世的為文原則分不開的,這正是此文最終成為一篇“言政刺過”的奇偉雜文,而不是一篇平淡的花鳥隨筆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蘇軾《記與歐陽公語》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