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商隱《安定城樓》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商隱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①。賈生年少虛垂涕②,王粲春來更遠游③。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④。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⑤ 。
【解題】
此詩作于開成三年(836)春。時李商隱在涇原(治所涇州,在今甘肅涇川北)節度使王茂元幕,并已成為其女婿。是年應博學宏辭科試落選,仍回涇原幕。此詩即作于回幕之時。安定:郡名,即涇州,天寶元年(742)曾改為安定郡,乾元元年(757)復為涇州。詩中描寫登樓所見春色,抒發憂念國事的情懷和對自己身世的感慨,頸聯“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抒寫要完成回天轉地的功業之后再歸隱江湖的遠大抱負,境界高遠,為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所激賞,認為“雖老杜無以過”(《苕溪漁隱叢話》卷二二引《蔡寬夫詩話》。尾聯則對猜忌排擠人才的腐朽勢力進行辛辣諷刺和強烈抨擊。
【注釋】
①迢遞:高貌。汀洲:水中平地。②賈生:指賈誼,見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詩“解題”。此處以賈誼自比。年少虛垂涕:賈誼給漢文帝上《陳政事疏》時還是個青年,故稱“年少”,作者此時亦只二十六歲。賈誼疏云:“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但未被文帝大用,所以說“虛垂涕”,即痛哭流涕是白費;言外指自己應試不第而傷心也是徒然。③王粲(177—217):字仲宣,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早年曾避亂離京,遠赴荊州依劉表,春日登當陽城樓,感遠游不得志而作《登樓賦》。此處以王粲自比。④二句意謂自己常想在晚年歸隱江湖,希望為國家作出扭轉乾坤的事業后再入扁舟去過放浪江湖的生活。回天地:使天地改變,喻指政治局面好轉。⑤二句用《莊子·秋水》中的故事:惠子在魏國任國相,莊周去拜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是來代你為國相。惠子非常恐慌,在國內搜了三天三夜。莊周就去見他,對他說:南方有種鹓(yuan)雛(即鳳凰)鳥,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鴟(貓頭鷹一類的鳥)得到一只腐鼠時,鹓雛恰巧經過。鴟以為鹓雛要搶那只腐鼠而發出怒聲:嚇! 如今你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莊周以鹓雛自比,以鴟比惠施,以腐鼠比相位,表示自己蔑視權位。李商隱在此處則用以表示自己志向遠大,對博學宏詞科落第并不在意,而對猜忌排擠自己的人則表示極端蔑視。
上一篇:李商隱《重有感》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商隱《馬嵬(其二)》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