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詩歌《無題二首①》原文與賞析
故鄉黯黯鎖玄云②,
遙夜迢迢隔上春③。
歲暮何堪再惆悵④,
且持卮酒食河豚⑤。
皓齒吳娃唱柳枝⑥,
酒闌人靜暮春時⑦。
無端舊夢驅殘醉⑧,
獨對燈陰憶子規⑨。
【注釋】
①據魯日記1932年12月31日日記載: “為知人寫字五幅,皆自作詩。……為濱之上學士云: ‘故鄉黯黯鎖玄云 ……’。為坪井學士云:‘皓齒吳娃唱柳枝’。”濱之上、坪井均是魯迅的朋友,都是日本開設在上海的筱崎醫院的醫生。
②故鄉黯黯:《楚辭· 九歌· 遠游》“望舊邦之黯黯兮。”黯: 深黑色。玄云: 黑色的云。
③遙夜: 長夜。上春: 新春。《初學記》卷三引 《篡要》:“正月尚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
④何堪: 哪里經受得住。
⑤“且持”句,魯迅日記1932年12月28日載:“晚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食河豚,同去者有濱之上醫生。”
⑥卮:酒杯。河豚: 一種魚名。《藝苑雌黃》: “河豚,水族之奇味。”皓齒: 潔白的牙齒。吳娃:吳地女郎。柳枝:漢朝有《楊柳曲》,唐時有《楊柳枝曲》。古人折柳贈別。宋人鄭文寶作有 《柳枝詞》。
⑦酒闌:行酒將結束時。《史記·高祖紀》集解引文穎曰:“闌言希也,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
⑧無端: 沒來由。殘醉: 殘存的醉意。
⑨子規:雙關,指杜鵑鳥,又諧音 “子歸”。師曠 《禽經》:“春夏有鳥云不如歸去,乃子規也。”
【析】 據魯迅日記1932年12月28日載:“晚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吃河豚,同去者有濱之上醫生。” 可知這兩首詩的創作契機是由這次宴請所觸發,詩中所寫與宴請人有關。
第一首“故鄉黯黯鎖玄云,遙夜迢迢隔上春。”“故鄉”是雙指,關合兩處,一指魯迅的故鄉紹興,二指日本友人的故鄉。全句是說我們的故鄉都是一片黑暗。就魯迅而言,浙江省黨部曾呈請國民黨政府通緝“墮落文人”魯迅,他的故鄉是不能回去的;而日本友人,則是因其國內軍國主義統治,壓迫亦頗深重,路隔遙遠。因此,在這歲暮之時,他們都有“同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受,但政局黑暗,故鄉難歸,明媚的春天還被長夜阻隔,遲遲不能到來。不由得心頭沉重,惆悵不已!后兩句是一個轉折,詩人覺得思念現實和故鄉,徒增惆悵,所以對兩位友人加以勸告、排解,也是自我勸慰說:“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曹操不是說過:“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么?更何況眼前不僅有美酒,還有佳肴河豚哩。
第二首亦為觸景之作。吳娃,即席中歌女。“唱柳枝”,自古以來唱柳枝贈別,寓留戀之意。而今酒酣面熱,送別之曲唱給異鄉之人,更加觸動歸思鄉愁,但思歸又歸不得,不由勾起舊夢。所謂“無端舊夢驅殘醉”,這里 “無端” 實為有因,“舊夢”指“憶”的內容。下句寫出“獨對燈陰憶子規”。這里“子規”既是鳥名,又諧 “子歸”,這是 “憶”的內容。子,不少人解為兒子,太拘執。又有人講為魯迅憶革命志士,也似不妥,當解為“舊夢”中的親人囑遠行征人早歸的殷殷之語。意謂恍如聽到杜鵑之 “不如歸去”的啼鳴聲,恐更為切當。
綜上,兩首詩均為日本友人而作,詩人關合自己與友人,在歲暮之時,設身處地地排解日本友人處身異域思親懷人的惆悵,用心良苦,其情殷然,由此可見魯迅感情的深厚細膩,有助于我們全面認識魯迅先生的為人。詩中亦用典故,但用得“活”,切合其情其境其時,增強了詩的內蘊。
上一篇:魯迅詩歌《無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魯迅雜文《雜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