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李白《古風(其一)》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李白
《大雅》久不作①,吾衰竟誰陳②?王風委蔓草③,戰國多荊榛④。龍虎相啖食⑤,兵戈逮狂秦⑥。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⑦。揚馬激頹波,開流蕩無垠⑧。廢興雖萬變,憲章亦己淪⑨。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⑩。圣代復元古(11),垂衣貴清真(12)。群才屬休明(13),乘運共躍鱗(14)。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15)。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16)。希圣如有立(17),絕筆于獲麟(18)。
【作者小傳】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竄于碎葉(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龍元年(705)隨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開元十二年(724)出蜀漫游,南窮蒼梧,東涉溟海,西入長安,北上太原,先后隱居安陸(今屬湖北)與徂徠山(今屬山東)。天寶元年(742)奉詔入京,供奉翰林,故世稱李翰林。因得罪權貴,被賜金還山。此后漫游梁宋、齊魯,南游吳越,北上幽燕。安祿山叛亂,志在濟世,應召入永王李璘幕。王室內訌,李璘兵敗被殺,李白受累入獄,獲釋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761)聞李光弼出鎮臨淮,仍欲從軍報國,半道病還。寶應元年(762)卒于當涂(今屬安徽)。生平事跡詳見魏顥《李翰林集序》、李陽冰《草堂集序》、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及兩《唐書》本傳。清人王琦、黃錫珪有《李太白年譜》,今人詹锳《李白詩文系年》、郁賢皓《李白叢考》、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等考訂其生平事跡甚詳。其論詩主張天真自然,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之境界。其詩感情真摯,形象明朗,“以氣為主,以自然為宗,以俊逸高暢為貴”(《藝苑卮言》卷四)。絕句意境含蓄,韻味深長;樂府名篇多氣勢磅礴,色彩絢爛,感情激蕩,形象雄偉。多用比興、夸張手法,具有“風雨爭飛,魚龍百變”、“白云從空,隨風變滅”(《唐宋詩醇》卷六)之特色,形成獨特之“縱逸”(《河岳英靈集》卷上)風格。賀知章曾稱其為“天上謫仙人”,故后人又稱“李謫仙”。其集今存宋蜀刻本,清王琦《李太白文集輯注》最為通行。今人注本有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安旗等《李白全集編年注釋》。
【解題】
李白《古風》共五十九首,此為第一首。組詩非一時一地之作,最初每首詩的題目并不稱《古風》,如今本《古風五十九首》其九“莊周夢蝴蝶”,《河岳英靈集》收入題為《詠懷》;今本其八“咸陽二三月”、其十六“寶劍雙蛟龍”兩首,宋本編入第二十二卷,題作《感遇》。可知這五十九首可能是后人編集時組合在一起的,“古風”作為古體詩的別名亦當始于此時。此詩作年不詳。首二句乃全篇大旨,重在論述詩歌理論主張。詩人以恢復《詩· 大雅》之正聲為己任,“王風”以下十二句歷敘戰國后“王風”淪喪,騷人哀怨,揚馬頹波,認為建安后“綺麗不足珍”,“圣代”以下十句歌頌唐代清真、自然詩風,自己欲效孔子刪述垂輝。胡震亨評云:“統論前古詩源,志在刪詩垂后,以此發端,自負不淺。”(《李詩通》卷六)此詩實開古代以詩論詩風氣之先。
【注釋】
①《大雅》:《詩經》的一部分,共三十一篇,多為西周時代的作品。舊說雅是正的意思,指與“夷俗邪音”不同的正聲。又謂雅指王政所由廢興,而王政有大小,故有《大雅》、《小雅》。《大雅》反映王朝的重大措施或事件。②此句仿孔子的語氣。《論語·述而》記載孔子曰:“甚矣吾衰也!”陳:陳述。傳說古代天子命太師搜集詩歌,獻給天子,以觀民風(見《禮記· 王制》)。此句謂孔子衰老,還有誰能編集《大雅》這樣的詩歌向天子陳述?
③《王風》:《詩經》十五國風之一,乃周王室東遷后,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一帶的民歌。委蔓草,丟棄于草叢之中,形容“王風”衰頹。④戰國:時代名。因諸侯戰爭劇烈,故稱。舊時多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承認韓、趙、魏為諸侯為戰國時代的開始,現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中國為止,稱戰國時代。荊榛:叢雜的樹木。此處形容戰國時代詩壇荒蕪。⑤龍虎:指戰國時秦、楚、齊、燕、韓、趙、魏七雄。班固《答賓戲》:“于是七雄虓闞(xiao han),分裂諸夏,龍戰虎爭。”相啖食:相互吞并。⑥此句謂戰爭持續到狂暴的秦始皇消滅六國、統一天下才停息。逮:及,到。⑦二句謂以《大雅》為代表的平和雅正之音衰微后,代之而起的是以《離騷》為代表的以哀怨著稱的楚辭。正聲:平和雅正的詩歌。騷人:指屈原、宋玉等楚國詩人。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后因稱楚辭體為騷體詩,稱詩人為騷人。⑧二句謂司馬相如、揚雄的賦激揚頹波,開拓了沒有涯際的洪流。揚馬:指西漢著名辭賦家揚雄、司馬相如。⑨憲章:指詩歌的法度。
⑩建安:東漢末獻帝年號(196—219)。其時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詩歌,內容充實,格調剛健,后世稱之為建安風骨。建安以后,六朝詩歌單純追求靡麗的辭藻,講究音律對偶,內容卻很空虛,李白認為不足為貴。(11)圣代:指唐代。元古:遠古,指遠古的淳厚質樸。(12)垂衣:化用《易·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歌頌唐代政治清明。清真:樸素純真,與前“綺麗”相對。(13)屬:適值,恰逢。休明:指政治清明。(14)躍鱗:形容群才乘運共起,如魚得水,騰躍于文壇。(15)二句謂許多詩人的創作內容和形式相互輝映,猶如群星羅列于秋空。文:指辭藻。質:指內容。旻(min):天空。
(16)二句謂自己志在像孔丘那樣編成一代詩歌,使它流傳千載。相傳孔丘曾刪定《詩經》。(17)希圣:仰慕追蹤孔子。有立:有所成就。(18)此句謂直至死亡才停止寫作。《史記· 孔子世家》記載:魯哀公十四年(前481),魯國人打獵獲麟,孔子認為麒麟被人捕獲,象征著自己將要死亡,哀嘆說:“吾道窮矣!”遂擱筆不復述。他修訂《春秋》即終于是年。
上一篇:杜甫《麗人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白《古風(其十九)》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