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jīng)典·杜甫《麗人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①。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②。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③。頭上何所有? 翠為?葉垂鬢唇④;背后何所見? 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⑤。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⑥。紫駝之峰出翠釜⑦,水精之盤行素鱗⑧。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⑨。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luò)繹送八珍⑩。簫鼓哀吟感鬼神(11),賓從雜遝實要津(12)。
后來鞍馬何逡巡(13)! 當軒下馬入錦茵(14)。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15)。炙手可熱勢絕倫(16),慎莫近前丞相嗔(17)。
【解題】
此詩約作于天寶十二載(753)春。時楊貴妃得寵,其三姊并封國夫人,堂兄楊國忠為右丞相,權(quán)勢熏天。詩中從楊氏姊妹曲江游春寫起,故以《麗人行》為篇名。首寫楊氏姊妹姿色之美與服飾之盛;次寫宴飲肴饌之美和奢侈;末寫楊國忠權(quán)勢之可畏及兄妹間曖昧關(guān)系。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筆觸細膩含蓄,寓意深刻辛辣。“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浦起龍《讀杜心解》卷二)不愧為杜詩中新題樂府名篇。
【注釋】
①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古代士女于此日多到水邊齋戒祭祀,消災(zāi)求福,后來成為游春的日子。長安水邊:指位于長安東南角的名勝風景區(qū)曲江。現(xiàn)已干涸。麗人:美女。②態(tài)濃意遠:姿態(tài)濃艷,意氣遠揚。淑且真:端莊而天真。肌理:皮膚。③二句意謂在羅衣上刺繡著金孔雀和銀麒麟,在暮春陽光照射下閃光。繡羅:繡花的絲織品。蹙(cu)金: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品的紋路縐縮起來,又稱“拈金”。④此句意謂翡翠制成的花飾垂在鬢邊。 翠:翡翠。 ?(e)葉:古代婦女的發(fā)飾?彩上的花葉。鬢唇:鬢邊。⑤此句意謂綴珍珠于裙帶,壓住裙子,使之貼身。腰衱(jie):裙帶。稱(chen)身:貼身,合身。⑥二句意謂游春的貴婦人中,有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秦國夫人等后妃親屬。就中:唐人口語,其中。云幕:畫有云彩的帳幕。椒房:漢代后妃宮室以花椒和泥涂墻,取其溫暖而有香氣,后常借稱后妃。虢(guo)與秦:楊貴妃大姊嫁崔家,封韓國夫人,三姊嫁裴家,封虢國夫人,八姊嫁柳家,封秦國夫人。此處因字數(shù)限制,只提虢、秦。⑦紫駝之峰:駱駝背脊上隆起的肉,為珍貴食品。翠釜(fu):翠綠色的鍋。⑧此句意謂用水晶盤端出來白色的魚。水精:即水晶。⑨二句意謂早已吃膩了山珍海味,久久沒有下筷子,廚師手執(zhí)鸞刀細切魚肉,白白忙亂了一陣子。犀箸:犀牛角制的筷子。厭(同饜)飫(yu):吃足吃膩。鸞刀:刀環(huán)飾有鸞鈴的刀。縷切:細切。紛綸:忙亂貌。⑩二句意謂宦官飛馬絕塵而來,皇帝派御用廚房又送來多種珍貴食品。黃門:指宦官。飛鞚(kong):馳馬,鞚:馬勒頭,代指馬。不動塵:喻馬馳輕快。絡(luò)繹:連續(xù)不斷。(11)此句意謂音樂宛轉(zhuǎn)動人,哀吟:古代音樂以悲為美。(12)賓從:賓客和隨從。雜遝(ta):眾多雜亂貌。實要津:填滿了交通要道,一說比喻占滿各種重要職位。
(13)后來鞍馬:最后騎馬而來的人,指楊國忠。逡(qun)巡:欲進不進貌,此處有旁若無人之意。(14)當軒下馬:直到檐下平臺下馬。表現(xiàn)出意氣驕橫不可一世神態(tài)。錦茵:錦繡地毯。(15)二句暗指楊國忠與其堂妹虢國夫人私通。古人認為楊花入水化為白蘋,二物同出一源,所以此處用如雪的楊花覆蓋在白蘋上暗示兄妹同根而發(fā)生茍且關(guān)系。北魏胡太后曾與楊白花私通,作《楊白華歌》,此又與楊姓雙關(guān)。青鳥:神話中西王母的使者。紅巾:男女偷情常贈紅巾作表記,此處謂使者以紅手帕為信物傳遞情意。(16)炙手可熱:形容權(quán)勢煊赫,氣焰逼人。炙:烤。絕倫:無人可比。(17)此句意謂千萬不要走近那些貴戚,否則丞相要生氣。這是告誡之辭。丞相:指楊國忠,時為右丞相。嗔(chen):惱怒。
上一篇:杜甫《兵車行》七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李白《古風(其一)》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