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杜甫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①。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②。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③。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④。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⑤。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⑥。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⑦? 回首叫虞舜,蒼梧云正愁⑧。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⑨。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解題】
此詩作于天寶十一載(752)秋。時杜甫與高適、岑參、儲光羲、薛據等五人同登長安慈恩寺塔(即今西安大雁塔)。此詩題下自注:“時高適、薛據先有此作。”可知此乃和高、薛的詩,故曰“同諸公”,“同”即“和”。當時五人各有詩,唯薛據詩今已失傳。此詩描寫登塔所見景物,暗寓時世之艱危,抒發身世之感。“格法嚴整,氣象崢嶸,音節悲壯,而俯仰高深之景,盱衡今古之識,感慨身世之懷,莫不曲盡篇中,真足壓倒群賢,雄視千古矣。”(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慈恩寺:唐高宗(李治)為太子時替其母建筑,故名“慈恩”。寺中塔為玄奘所建。
【注釋】
①二句寫塔之高。高標:塔頂。跨蒼穹:越青天。因塔高,故風烈,且永不停止。②曠士:曠達超脫之士。“言天下惟放達者無憂,我非其人,翻生百憂。反言見意。”(吳瞻泰《杜詩提要》卷一)
③二句謂方知佛教力量極大,營造如此雄偉建筑,足可追根探幽。象教,指佛教設形象傳教。冥搜:暗中探索。④二句寫塔內磴道盤曲上升如穿越龍蛇之窟,塔下洞黑,出枝撐始見光明。枝撐:梁上相交的木條。⑤二句極寫塔之高,謂北斗七星就在北窗外,似聽到銀河中水聲正向西流。河漢:天上的銀河。上句寫北望,下句寫西聽。⑥二句寫時序。羲和是神話中太陽的御者,少昊是掌管秋天的神。以上四句寫仰視。⑦四句寫俯視。意謂原來平地望去秦地青蒼的山,登高俯視卻是高低大小分別錯雜,忽覺猶如“破碎”;涇水、渭水的清濁也不可分辨。俯視只見一片霧氣,哪里還能辨別出京城長安! 秦山:長安城南的終南諸山。皇州:指長安。一說此四句暗喻時局昏暗。⑧此下寫登樓所感。虞舜:傳說中古代帝王。蒼梧:即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寧遠縣東南。相傳舜巡行南方,死葬蒼梧之野。前面寫北望長安,現轉向南望,故曰“回首”。詩人理想要“致君堯舜上”,而玄宗卻日益腐敗,故南望蒼梧而發愁。一說此處以虞舜暗喻唐太宗,以蒼梧比擬昭陵,表示對唐太宗貞觀之治的懷念。⑨《穆天子傳》和《列子·周穆王》都記有周穆王會西王母于昆侖山,飲于瑤池,并觀落日的故事。或謂此二句借神話故事諷刺玄宗與楊貴妃在驪山溫泉淫樂,“日宴”暗喻天下將亂意。⑩黃鵠(hu):傳說中的天鳥。此處喻指賢能之人,哀嘆無所依靠。隨陽雁:雁是春天北飛、秋天南飛隨季節的候鳥,此處喻指附炎趨勢之人,善為自己謀算。以上八句,吳瞻泰《杜詩提要》卷一云:“‘虞舜’,憂明皇之游幸;‘瑤池’,憂貴妃之荒宴;‘黃鵠’,憂君子之去位;‘陽雁’,憂小人之貪祿。皆暗以憂字串,而妙在不即接。”
上一篇: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白居易《輕肥》五言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