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仙峰繞佛居,俗塵至此暫銷除。
西來未會禪師意,北去應馳使者車。
五品封槐今尚在,九年面壁昔何如?
心知一宿猶難覺,花藏重尋貝葉書。
本詩選自 《宋詩紀事》卷二十,署名文彥博,系輯自 《嵩陽石刻集記》。于 “北去應馳使者車”句下有注曰: “予方受命移守北都。”北都,即大名府。據 《宋史·卷三一三·文彥博傳》:“(彥博)以河陽三城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封潞國公。改鎮保平,判大名府?!闭c“移守北都”事合。而《宋詩紀事》卷二九于樓異名下又復錄此詩,言輯自《嵩少集》。然據《紀事》小傳: “異字試可,鄞人。元豐八年進士。建中靖國初,為登封令,累官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提舉崇福宮。”與“移守北都”事不合。樓異任登封縣令時,另有《嵩山二十四詠》。故本首《宿少林寺》 當歸之文彥博。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十五公里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據《景德傳燈錄》,西天二十八祖達摩,自天竺國泛海,見梁武帝,不契。潛上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中土禪宗。少林寺遂為禪宗祖庭。達摩為中土禪宗初祖。宋神宗元豐三年 (1080年),文彥博奉命移守北都大名府,途經嵩山,遂拜謁少林寺,寫下了這首七律。
“六六仙峰繞佛居,俗塵至此暫銷除?!笔茁摻淮倭炙颅h境地址及作者行程?!段脑穮R志·地理志》曰:“《龍魚河圖》云:五岳中岳嵩山,三十六峰?!庇帧独m高僧傳·佛陀傳》: “(佛陀)性愛幽棲, 林谷是托。 屢往嵩岳,高謝人世?!彼讐m, 凡俗之塵垢,指一切世間人事。兩句意謂: 嵩山三十六峰,仙氣繚繞,拱護著初祖的佛居——少林寺;而今我來拜謁圣地,即便是政務繁忙、俗孽甚深,至此也暫脫凡塵,精神為之一快。文彥博一生 “逮事四朝,任將相五十年,名聞四夷” ( 《宋史》本傳),故有俗塵暫銷除之感。
頷聯隨即就宦職在身不能悟禪奉佛的矛盾心理坦露胸襟:“西來未會禪師意,北去應馳使者車?!倍U師西來意,即初祖達摩自西天來此土傳禪法之意,即佛祖之心印,一直是禪宗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玄妙 “話頭” 之一。據 《五燈會元·趙州章》: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 ‘庭前柏樹子’?!庇帧侗處r錄》十七:“僧問香林: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林云: ‘坐久成勞’?!?答者均以莫名其妙、不著邊際的機鋒語答之。甚至還有對問者以禪版打之。同上書二十: “龍牙問翠微: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微云:‘與我過禪版來?!肋^禪版與翠微。微接得便打?!蔽膹┎┷E染俗塵甚深,當然無法體悟禪師西來意之深蘊; 且又君命在身、在出世的釋教與入世的儒教之間,只能選擇后者,馳使者車北去,移守大名府。
“五品封槐今尚在,九年面壁昔何如?”頸聯仍就世俗之功利與佛教之超玄展開對比。五品封槐,疑為 “五品封松”之誤。據《宋詩紀事》 卷十八范純仁 《游嵩山與王弱翁聯句》詩注: “少林有則天一品松、五品松?!蔽鋭t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曾封禪神岳(嵩山)。九年面壁,指達摩面壁九年修行,創立禪宗。今少林寺仍存達摩面壁石。兩句意謂: 當年武則天冊封的五品槐(松)樹至今仍在;而昔日達摩九年面壁之意究竟如何,我這個凡夫俗子已不得而知。因為前者是物質的,功利的,可以感知; 后者是玄妙的,超脫的,難以意會。對于一直在宦海中浮沉幾十年的文彥博來說,他只能看重前者,難以領會后者。
故而末聯頗而內疚地自責道:“心知一宿猶難覺,花藏重尋貝葉書?!庇X,覺悟,本佛家語,謂體悟佛性之真諦?;?,梵語曰補逝波(Puspa),為六種供物之一,即萬行開敷而莊嚴佛果也。貝葉,即貝多羅樹葉,印度人多寫佛經于貝葉。兩句意謂: 我這個俗孽甚深的人,知道僅僅在少林寺住一宿是難以體悟佛之真諦的; 且待日后好好地翻閱佛經,鉆研佛理吧。
詩人比較真實地揭示出他在入世和出世之間矛盾徬徨的思想感情,流露出他對自己未能擺脫塵俗體悟禪機的悵惘。詩中顯露了詩人欲出不能欲進不能的矛盾心理。詩寫得樸直,韻味淡薄,但對于我們認識禪宗對于北宋士大夫心態的影響,有一定意義故選評于此。
上一篇:禪詩《宴坐庵》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宿弘濟寺曉登觀音巖眺望》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