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郎士元
暮蟬不可聽, 落葉豈堪聞。
共是悲秋客, 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 遠雁入寒云。
陶令東籬菊, 余花可贈君。
詩題又作《送別錢起》、《別鄭礒》、《送友人別》。盩厔(音周至)今陜西周至。在“大歷十才子”中,郎士元與錢起齊名,時稱“錢郎”。郎士元存詩很少,前人稱他的詩“工于發端”,這首送別詩卻寫得較有特色。
詩的一開始,詩人把秋景訴諸聽覺,通過聽覺來描摹秋天的景色,因而構成了一幅有聲的畫。“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暮蟬,即秋天的蟬。秋天老蟬哀鳴,鳴聲中不再有夏天那種齊聲噪聒的腔調,而是在遲緩的悲歌中叫出季節的尾聲。落葉,在金風下竦竦作響,飄舞著枯黃的色彩,撲入大地的懷抱。詩的發端,抓住了秋天的特征:暮蟬、落葉,從秋蟲落葉的聲音中,喚起讀者的聽覺,從聽覺引發出對秋景的感受。詩人匠心別具,對仗工整地勾出回蕩著秋聲的畫。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在秋天這個多愁易感的季節,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的朋友,卻要在這條路上分手了。詩人把視線投入曠遠的背景——
“荒城背流水,遠雁入寒云。”寥廓的天空下,冷落的舊城只剩下斷壁殘垣,清冷的流水蜿蜒而去,大雁向遠空飛去,漸漸同寒云融為一體……這寥落的景色,處處觸發詩友別離的凄涼感。這里,“背”字和“入”字用得極好,不用“臨”而用“背”,增添了景的荒涼、破落之感,而“入”字,則寫出了大雁的愈飛愈遠的動態,以及從雁行使詩人想起客行,詩人忘情地凝視大雁遠逝,一直到大雁成為一點、融入寒云,顯得情凄凄、意切切。這寥遠的畫面,渲染了送別的氣氛,含蓄著深厚的友情。
從此友人天各一方,朋友,贈你一束菊花,道一聲珍重——“陶令東籬菊,余花可贈君。”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人借陶淵明的典為送別增添了詩的情調,顯示出詩人墨客的風雅儀態。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贊郎士元比錢起“稍更閑雅”,正是切中肯綮。
上一篇:《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唐·柳宗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相送·南朝宋·何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