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凱·題李陵泣別圖》原文賞析
上林木落雁南飛,萬里蕭條使節歸。猶有交情兩行淚,西風吹上漢臣衣。
這是一首題畫詩。李陵,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是漢時名將“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善騎射,愛士卒,武帝時拜為騎都尉。他曾將兵五千出擊匈奴,遭匈奴軍八萬人圍擊,陵士卒死傷過半,殺傷匈奴亦萬余人,后因矢盡糧絕,援兵不至,歸降匈奴。武帝聞知后,竟將其老母妻子全部處死。李陵泣別圖,今已不可考,從詩意看來,是表現蘇武歸漢、李陵與之泣別一事的。
前兩句寫蘇武南歸。武帝時,蘇武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單于百般招降,武終不屈。匈奴囚禁蘇武,置大窖中,斷絕飲食,武以冰雪旃毛并食,數日不死。匈奴又徙蘇武北海上無人處牧羊,不供飲食,武以鼠穴中草實為食,持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漢昭帝即位后,匈奴與漢和親,漢使曾往匈奴求放還蘇武,匈奴謊言武已死去,后漢使詭稱漢天子曾在上林苑中射獵,得雁,足系帛書,言武等人尚在某澤中,單于無奈,只得將武放還。蘇武在被囚十九年、盡歷艱辛之后,終于全節歸漢。
后兩句寫李陵泣別,據《漢書·蘇武傳》記載,蘇武被扣押后,匈奴曾使李陵至海上,為蘇武置酒設樂,勸其歸降,武仍不屈。李陵見其至誠,泣下沾襟,與武訣去。蘇武獲準將歸之時,李陵又置酒賀武,傾吐心曲,“異域之人,一別長絕”,李陵的心情是極為悲愴的。酒宴中李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渡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潰。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泣下數行,因與武訣。詩人題寫的這幅畫就是以此為題材的。
對李陵其人,歷來褒貶不一。李陵歸降后,李氏名敗,隴西士人凡在李家門下為賓客者,都以此為恥。司馬遷則對李陵推崇備至,稱李陵“有國士之風”、“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功亦足以暴于天下”、“古之名將不能過也” (《報任少卿書》),后終因陵得罪,被禍受腐刑。李陵歸降后,武帝也曾以李陵無救為悔,遣使慰問李陵生還的部下。從《題李陵泣別圖》看來,詩人既對蘇武的凜然節操肅然起敬,對李陵折節事敵不無微詞,但對李陵孤立無援、兵敗投降以至身敗名裂的不幸遭遇也深表同情?!蔼q有交情兩行淚,西風吹上漢臣衣”,凝重悲涼,其中的涵蘊是復雜的。前人稱此詩“頗見風雅”、“詞婉意嚴,李陵之罪自見?!疂h臣’ 二字,春秋之筆” (《明詩別裁集》卷二),似有簡單化之嫌。
題畫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特有形式。杜甫的題畫詩歷來享有盛譽,他的題畫詩之多,唐人罕有其匹。這首詩將畫家、畫法、畫理完全略去不寫,焦點始終對準畫面內容,全篇以敘事為主但著重突出李陵的內心活動。蘇武全節歸漢在始元六年春天,啟程的日子則未見記載,估計在頭一年秋冬。詩篇以所謂天子射雁的上林木落之時為線索,“萬里蕭條”、“西風”均由此生發而來。秋風蕭瑟,草木搖落,一派冷落悲涼景象,與李陵彼時彼地的心緒融會一體,基調蒼涼悲壯。詩篇忠實于原畫而又打破原有畫面格局,以詩歌之長補繪畫之短,重在調動讀者歷時態的想象,加強了畫面的藝術趣味,深化了作品意境,既狀物情又發人意,詩情畫意,相得益彰,堪稱題畫詩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古詩《陳孚·題和靖墓》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譚宗?!ゎ}陳衡山梧月山館圖》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