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望江南》原文與賞析
邊塞苦,圣上合聞聲。背蕃歸漢經數歲,當聞大國作長城,金榜有嘉名。太傅化,永保更延齡。每抱沉機扶社稷,一人有慶萬家榮,早愿拜龍旌。
這首歌辭詠敦煌人民起義歸唐之事。據考證,是屬于歸義軍張氏時代。任半塘在《敦煌歌辭總編》中談到此辭背景時說: “辭讬瓜沙之三軍百姓,代訴義潮對唐室之悃誠。始稱義潮領導西陲,撥亂反正,捍衛有年,地方頗歷艱苦,而唐室未能加恤;既示獻州之初,已蒙金榜酬勳于前,何尚不能推信心腹?晉爵是虛,羈縻是實,‘歸闕’處置,毋乃寡恩。終望榮秩久長,機權契合,則趨朝拜伏,恩系萬家,亦固所愿耳。——如此復雜心情,惟義潮歸闕之際能有。”
“邊塞”這里指敦煌一帶。敦煌一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處于唐時國家外圍,若此地把持得好,那么,當有外侵時,它便像長城一樣,天然屏障般阻止侵入,所以唐室十分重視敦煌一帶地情民情,以安撫為主,穩定人心。敦煌人也一心一意對于大唐,所以屢立戰功,得到皇帝的嘉獎。上片便寫皇帝深知敦煌一帶疾苦,敦煌將領捍衛邊塞有功,給予褒獎。
下片寫敦煌將領對唐室的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太傅”是古代官職名,“三公”之制,漢曰司徒,周曰太傅。也許是敦煌將領的造化,運氣與福分十足,他永遠保持著官職。將領雖身居邊塞,但一心想為大唐社稷立下功勛,他總是懷抱潛在的愿望輔佐國家,他知道,一個人得到賞識,整個敦煌的萬家百姓也會覺得光榮,那么早早晚晚會得到皇帝的賜職。“龍旌”是繪有龍圖的旌旗。唐時有這樣制度,大將受命,賜旌,以專賞;賜節,以專殺。這里指敦煌將領晉升為檢校太傅。
此辭在藝術上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語言平白質樸,可蘊味不足,不能給欣賞者留下長久的回味。但是其中所表現出的情緒與基調都異常高昂,“有嘉名”、“扶社稷”、“萬家榮”、“拜龍旌”,敦煌將領信心百倍地獲此殊榮,實在是可嘉可賀。
上一篇:《唐代民歌·望江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秦民歌·木瓜》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