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回塘,鴛鴦別浦,綠萍漲斷蓮舟路。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依依似與騷人語: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這是用比興寄托手法寫成的詠物詞。詞中高潔孤芳的荷花正是自嘆失意的作者賀鑄的化身。
詞的上片寫荷花悄然而開,無人賞識。開首三句實寫荷花。“回塘”、“別浦”,即曲折的池塘,江河支流的水口,都是幽僻之地。栽植于那里的荷花也唯有依依綠柳映襯,對對鴛鴦相伴。垂柳掩映,鴛鴦嬉戲,固然可以為荷花增添光采,但因地處偏僻,無人問津,不易招人愛慕。“綠萍漲斷蓮舟路”,稠密的茵茵綠萍滿滿地覆蓋著地面,甚至連采蓮姑娘的舟行之路也被阻斷,高潔的荷花便再也不會被人賞識,而只能孤芳自賞了。緊接著“斷無”兩句,猶如荷花發出的陣陣嘆息:沒有蜂蝶來采花引蜜,那陣陣幽香又有何用?荷花自開自落,凋零之后只留下苦澀的蓮心。“斷無”二字用肯定的語氣,寄托著無限的哀憐。詞的上片,句句寫荷花,又處處暗合作者自身。語意雙關,情致無限。如果說荷花地處幽僻意味著作者孤芳自賞,那么蓮舟路斷,蜂蝶絕無,就明顯是感嘆自己不為人知、不為人用的遭遇了。最后“紅衣脫盡芳心苦”一句,對荷花老死蓬蒿的悲嘆,也是作者對自己命運的哀惋!
下片承接上片,意思更深入,景寫得更優美,情寄寓更深。“返照迎潮,行云帶雨”二句寫落日返照,水波蕩漾,流云灑灑,微雨點點。夏秋傍晚,荷花溢光流彩,嬌艷動人。“依依似與騷人語”,幽幽細語,滿含怨情,越見荷花之楚楚可憐。“騷人”是作者自指。荷花欲與作者傾吐心曲,實際上正是作者借荷花以自言自語。“當年不肯嫁春風”,是反用張先的《一叢花》“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語,仍用擬人化手法,寫荷花自怨自艾:為何不伴隨春風而來,與百花爭艷斗妍,卻嫁與秋風,冷冷清清,寂寂寥寥?卻又自憐自尊,雖未與春風為侶,與群芳爭寵,卻能孤芳自賞,保持自身的清雅高潔。這透露出詞人既不愿依附權貴,倚才邀寵,又難免感到懷才不遇的寂寞苦悶的心態。兩者交織在一起,使這首詞語盡而意無盡,蘊藉含蓄,內涵豐富。
全詞物與情合,托物寄情,不僅點染出荷花的高潔孤苦,也把作者不甘冷落的心情,曲折地而又含蓄地抒發出來。這充分顯示出賀鑄詞纖麗哀婉的風格。
此詞騷情雅意,哀怨無端,讀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淚墮?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
此詞必有所指,特借荷寓言耳。通首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有多惋惜,有多慨嘆!淋漓頓挫,一唱三嘆,真能壓倒古今。(《云韶集》評)
上一篇:《踏莎行·秦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踏莎行·姜夔》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