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望扶桑日(新羅),何年是到時。片帆通雨露,積水隔華夷(冊立吊祭)。浩渺風來遠,虛明鳥去遲。長波靜云月,孤島宿旌旗(抱新羅)。別葉傳秋意,回潮動客思。滄溟無舊路,何處問前期。
遜右丞《送晁監歸日本》之作。才力富健而爽朗稱題,首尾備至,加于同賦諸公一等矣。
【箋釋】
[歸中丞]即歸崇敬。《舊唐書》卷一四九《歸崇敬傳》:“歸崇敬,字正禮,蘇州吳郡人也……崇敬少勤學,以經業擢第,遭喪哀毀,以孝聞。調授四門助教。天寶末,對策高第,授左拾遺,改秘書郎,遷起居郎、贊善大夫,兼史館修撰,又加集賢殿校理。以家貧,求為外職,歷同州、潤州長史……大歷初,以新羅王卒,授崇敬倉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充吊祭冊立新羅使……使還,授國子司業,兼集賢學士。”新羅,唐時朝鮮半島之國。《通典》卷一八五:“新羅國,魏時新盧國焉。其先本辰韓種也,辰韓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其國在百濟東南五百余里,東濱大海。”《舊唐書》卷一九九上《東夷·新羅》:“新羅國,本弁韓之苗裔也。其國在漢時樂浪之地,東及南方俱限大海,西接百濟,北鄰高麗,東西千里,南北二千里。有城邑村落,王之所居曰金城,周七八里,衛兵三千人,設獅子隊,文武官凡有十七等。其王金真平,隋文帝時授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武德四年遣使朝貢,高祖親勞問之,遣通直散騎侍郎庾文素往上往使焉,賜以璽書及畫屏風、錦彩三百段,自此朝貢不絕。”冊立,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及藩屬。此詩,《全唐詩》卷二八三注:一作李端詩。
[扶桑] 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郭璞注:“扶桑,木也。”《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傳說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王逸注:“日出,下浴于湯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后亦代指東方古國。此處指新羅。
[雨露] 謂天子的恩澤。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積水] 指江海、湖泊或池沼。宋孝武帝《登作樂山》:“屯煙擾風穴,積水溺云根;漢潦吐新波,楚山帶舊苑。”杜甫《別蔡十四著作》:“積水駕三峽,浮龍傍長津。”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島何處遠,萬里若乘空。”
[浩渺] 又作浩淼,水勢浩大樣子。元稹《上還贈》:“洪漣浩渺東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虛明] 空明;清澈明亮。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杜甫《夏夜嘆》:“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
[滄溟] 大海。《初學記》卷六:“東海之別有渤澥,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博物志》云:‘滄海之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銀為宮闕,仙人所集。’……《十洲記》曰:‘東海之別,又有溟海、員海。’”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
上一篇:《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山鷓鴣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