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遍,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的閨怨詞。上片緣情設景。春天,觸起了詩人無限的遐想和感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天有著特殊的含義,它不僅是青春、生命的象征,還是表示男女之歡的代名詞。眼看春天已過去一半,閨中人的心情也可想而知了。詩人似乎來不及細細描述春光,起筆就盡情傾吐了由這春光觸起的滿腹愁懷。可不,倚遍了十二欄干,也未能稍解郁結心中的愁苦。倚闌,在古典詩詞中是閨中女子排遣無聊心緒的典型表現,但往往是愈“倚”愈愁,“危樓十二闌干曲,一曲闌干一曲愁”(朱淑真《元夜遇雨》)。“十二”示極多,一個“遍”字,更鮮明地突出了愁情之深與重。詩人一聲長嘆: “愁來天不管”。春光消逝引起閨中人強烈的感情波瀾。
下片續寫春光。融情于景,由景生情。她用所擅長的白描手法,淡淡幾筆,繪出了兩個不同的春天。風和日暖,鶯燕爭喧,是大自然的妍麗的春天。但詩人卻從愁著眼,“輸與”句構想奇特,仿佛是愁人把這芳菲世界讓給黃鶯紫燕去消受。這一來,引出了下面愁人眼中的春光:庭院清冷,落紅滿地,重簾不卷,萋萋芳草,獻愁供恨,遙接遠天。韋莊《謁金門》詞有“滿院落花春寂寂,斷腸芳草碧”句。此二句脫胎于此,但卻化靜為動,化客觀之景為愁人眼中之景。尤其一“遠”字,一筆宕開,把讀者的視線引向望不到盡頭的芊芊碧草,意境更為開闊深遠。這里詩人不直言望,而望人、懷人、盼人之情全在“遠”字這一詞眼上透露出來。以景語作結,又不停留在眼前景上,含蓄雋永。結構上也遙相呼應,使上面的“倚闌”、訴愁都有了著落。
從現存朱淑真三十來首詞看,體調多花間詞、南唐詞所用之小令,風格也接近情致纏綿、吐屬清華的南唐詞風,又別具自然明暢的藝術特色。這首詞雖也是傳統的傷春懷遠的題材,但寫得情真意切,語言明秀,造境幽婉。陳廷焯評曰: “凄婉,得五代人神髓。”( 《大雅集》)可謂一語破的。
上一篇:《謁金門·馮延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賀圣朝 留別·葉清臣》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