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廬山高·贈同年劉凝之歸南康》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廬山高哉幾千仞兮根盤幾百里,
嶻然屹立乎長江。②長江西來走其下,
是為揚瀾左蠡兮,洪濤巨浪日夕相舂撞。③
云消風止水鏡凈,泊舟登岸而遠望兮,
上摩云霄之晻靄,下壓后土之鴻龐。④
試往造乎其間兮,攀緣石磴窺空谼。⑤
千巖萬壑響松檜,懸崖巨石飛流淙,
水聲聒聒亂人耳,六月飛雪灑石矼⑥
仙翁釋子亦往往而逢兮,
吾嘗惡其學幻而言哤。⑦
但見丹霞翠壁遠近映樓閣,
晨鐘暮鼓杳靄羅幡幢。⑧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
風吹露濕香澗谷,時有白鶴飛來雙。
幽尋遠兮不可極,便欲絕世遺紛厖。⑨
羨君買田筑室老其下,插秧盈疇兮有酒盈缸。
欲令浮嵐暖翠千萬狀,坐臥常對乎軒窗。⑩
君懷磊砢有至寶,世谷不辨珉與玒。(11)
策名為吏二十載,青衫白首困一邦。(12)
寵榮聲利不可以茍屈兮,
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
其氣兀硉何由降?(13)丈夫壯節似君少,
嗟我欲說安得巨筆如長杠!
【注釋】 ①同年:同一年考取進士。劉凝之:劉渙,字凝之,筠州(今江西高安縣)人。官至太子中允,為人剛直,不愿奉迎,棄職隱居。南康:宋代府名,治所在今江西星子縣。②嶻(jie潔)然:高峻的樣子。③揚瀾:揚波。左蠡:又稱左里,山名,在今江西都昌縣,因在彭蠡湖(鄱陽湖)之左而得名。舂撞:即沖撞。④摩:迫近。晻靄:陰暗的樣子。后土:古稱土神為后土,此指大地。鴻龐:廣大而厚實。⑤造:造訪。石磴:山路的石階。空谼(hong紅):幽深的山谷。谼:大山谷。
⑥流淙:流泉。聒聒(guo郭):形容水流的聲音。石矼(gang綱):石橋。⑦仙翁、釋子:道士、和尚。惡(wu務):厭惡。學幻:所學荒誕。言哤(mang忙):言語雜亂。⑧杳靄:煙云隱現。幡幢:指廟宇道觀中的旗幟。⑨幽尋:尋訪幽勝美景。絕世:與世隔絕。紛厖(mang忙):紛亂。⑩浮嵐:飄浮不定的云氣。暖翠:晴暖蒼翠的山色。軒:有窗的長廊或小室。(11)磊砢(luo裸):樹木多節,喻人有奇才異能。珉(min民):像玉的石頭。玒(hong弘):一種玉名。(12)策名:同“冊名”,即記入名冊。指做官。青衫:低級官吏的官服。困一邦:困于一地,沒有機會施展才華。邦,古諸侯國稱邦,引申為州府。(13)寵榮聲利:恩寵、榮耀、聲名、利祿。茍屈:屈節。兀硉(lu路):巖石突兀的樣子,此指抑郁不平之氣。
【譯文】 廬山巍巍高千丈,四周綿延數百里,巋然屹立在長江旁。長江滾滾西來,流經它的腳下,波濤沖擊左蠡山,驚濤駭浪日夜洶涌激蕩。云散,風靜,水面像明鏡。棄船登岸,四下眺望。廬山頂峰云霧飄渺挨著蒼穹,廬山山腳坐落在廣袤大地紋絲不動。乘興去將廬山尋訪,一面攀登,一面將深谷打量。千巖萬壑,松濤起伏,懸崖峭壁,一道瀑布掛在半空。水聲轟轟,如雷貫耳;水珠飛濺,像六月飄雪灑落石橋,異常涼爽。路上常有道士、和尚,我討厭他們談吐庸俗,荒誕不經。只見紅霞蒼崖,與亭臺樓閣相掩映。晨鐘暮鼓,香煙裊裊,彩旗飄飄,宛在仙境。幽花野草,雖不知名,風吹露濕,香氣四溢,還有一雙白鶴自在地翱翔。幽勝美景看不完,想要隱居脫離喧鬧的塵網。羨慕你又買田地又造房,安心在此度時光。春天播鐘插秧,秋天好酒釀滿缸。飄浮的云氣,變幻的山色,終年對著你的南窗。你將奇才異能深藏,凡人俗子分不清山雞與鳳凰。官場奔忙二十年,碌碌無為,白頭還穿青衣裳。恩寵、榮譽、聲名、利祿,不能使你屈節;要不是青云白石意味深長,又如何讓你心情舒暢。像你這樣的壯士很難見到,我要精心將你描繪,從哪兒去找彩筆來寫神奇的篇章。
【集評】 宋·梅堯臣:“使吾更作詩三十年,亦不能道其中一句。”(《王直方詩話》引)
又:“一誦《廬山高》,萬景不得藏。設令古畫師,極意未能詳。”(同上)
宋·歐陽棐:“先公平日未嘗矜大所為父,一日被酒,語棐曰: ‘吾詩《廬山高》今人莫能為,唯李白能之。’”(《石林詩話》卷中引)
明·王世貞:“歐陽公自言《廬山高》、《明妃曲》李、杜不能作。余謂此非公言也,果爾,公是一夜郎王耳。《廬山高》僅玉川之淺近者。無論其他,只‘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太白率爾語,公能道否耶?”(《藝苑卮言》卷四)
清·汪景龍:“神似太白,故歐公亦自以為得意。梅圣俞嘗曰:‘使吾更作詩三十年,不能道其中一句。’其傾倒者至矣。”(《宋詩略》卷四)
清·洪亮吉:“歐公善詩而不善評詩……自詡《廬山高》,在公集中,亦屬中下。”(《北江詩話》卷二)
清·賀裳:“今觀《廬山高》,僅僅鋪敘,言外別無意味。至若‘君懷磊落有至寶,世俗不辨珉與矼’,‘丈夫壯節似君少,嗟我欲說安得巨筆如長杠。’雖曰‘橫空硬語’,實傖父聲音耳。”(《載酒園詩話》)
清·潘德輿:“猶是宋人駕氣勢,行議論詩耳,遽云李、杜所不到,此真被酒時言語。”(《養一齋詩話》卷七)
今·黃子平:“用氣勢磅礴的廬山奇景,喻寫友人的高風氣節,抒發一代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憤慨。……一種壓抑不住的進取入世的生氣貫注全詩,一氣呵成。詩的風格,與所詠山水的自然風貌,與所贈友人的情操品格,都相為契合。把一首送朋友歸隱田園的詩寫得如此氣勢磅礴,勃郁不平,是這篇作品的獨到之處。”(《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第602頁)
【總案】 歐陽修對此詩極為自負,認為李白才寫得出。其實李白有一種歌行體送別詩,如《鳴皋歌送岑征君)、《金陵歌送別范宣》,以對江山的謳歌來抒發別情,氣勢十分壯闊,實為此詩所本。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描寫廬山風景,有想落天外之妙。歐陽修此詩在創造力和想象力上均未超出李白。然而此詩筆勢開張,大氣磅礴,語言有散文化特點,仍不愧為宋代詩壇上的杰作。
上一篇:謝枋得《慶全庵桃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胡朝穎《旅夜書懷》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