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中·[雙調] 折桂令
劉時中
送王叔能赴湘南廉使
正黃塵赤日長途,便雷奮天池,教雨隨車。把世外炎氛,人間熱惱,一洗無余。展洙泗千年畫圖,納瀟湘一道冰壺。報政何如?風動三湘,霜滿重湖。
【鑒賞】 作者送別,不巧沒碰上可折柳系離情的好天氣,卻趕上一場雷鳴電閃的陣雨,這看來沒啥詩意,而且簡直有些掃興。但在博學多才的作者那里,眼前景,眼前人,心中的情思和胸中的學識,正好合奏出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送別曲。
雷震雨潑嗎?正好。有道是“潛龍須待一聲雷”(杜牧),這雷聲大作雨霧迷茫不正是神龍奮起的良機?莊子《逍遙游》 里的大鵬奮起而往天池不就是這樣云遮雨罩雷鳴海嘯的天氣嗎?言下之意,王君此去湘南赴任也正好比神龍奮起天池即將大展宏圖。如果僅止于此,那送別之意就太淺了,當官的不能僅圖個人發達,更須盡職分安蒼生濟天下。所以這場雨對于送別者還另有一番深意。《孟子》 有云: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時雨之化者。” 化什么呢? 化人心化風俗,即 “美教化,移風俗” (《詩序》)。王君此去就任的是湘南提刑肅政廉訪使一職,這種職務專掌糾察,即搞廉政建設。搞這種工作需要的正是這種急風驟雨掃蕩一切污濁的力量。而這場趕來為王君送行的雨,不也正預示著王君此去湘南所施行的教化之雨么? 這教化之雨在王君上車伊始而隨 “車” 帶到湖南,將那名利場上的炎氛熱惱統統洗凈,使瀟湘之地的風俗人倫也變得更加清明。這是對朋友的抬舉,更是熱切的期望。這種熱望在“展洙泗” 二句中表達得更形象。洙泗二水因流經孔子講學傳道的山東曲阜而被看做是教化禮儀之邦,用這個典故是希望王君把孔子倡導的教化事業繼續發揚光大; 冰壺,比喻為官清正,把瀟湘納入冰壺,是期望王君在湘南形成清正廉潔的好風氣。這厲行廉政之后的結果又當怎樣?作者想象王君推行的風教就像春風吹遍湖南 (三湘,泛指湖南),而湖南官民的人倫操守也將面貌一新。
上一篇:景元啟·[雙調]得勝令·一見話相投,半醉捧金甌。眼角傳心事,眉尖鎖舊愁。綢繆,暗約些兒后。羞羞,羞得來不待羞。|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虞集·[雙調]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