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
瞿唐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劉禹錫的《竹枝詞》共九首,這是其中的第七首。詩以瞿塘峽的艱險起興,引出對世態人情的感喟。
“瞿塘天下險”,在長江三峽中,瞿塘尤以多礁石險灘,更見危險。峽中水急如奔,一遇礁石險灘,便頓生旋渦,舟行其間,稍有不慎,便船毀人斃。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峽》寫道:“瞿塘天下險,夜上信難哉!崖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逆風驚浪起,拔稔暗船來。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瞿塘峽中尤以滟滪堆最險,杜甫說:“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長。沈牛答云雨,如馬戒舟航。”(《滟滪堆》)在此行船確是險象環生,危機四伏,明代孫蕡的《下瞿塘》中寫道:“灘聲櫓聲歷亂聒,緊搖手滑櫓易脫。沿洄劃轉如旋風,半側船頭水花沒。船頭半沒船尾高,水花作雨飛鬢毛。爭牽百丈上崖谷,兩旁捷走如猿猱。”劉禹錫意不在寫湍急灘險,僅以“嘈嘈十二灘”輕輕提過,即給人以惡險的印象。嘈嘈,急流沖灘之聲;“十二”,概言其多。自古以來都認為這是條險途。
詩人寫瞿塘之險,乃是為了導引出“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人心起波瀾如瞿塘起浪濤,這是正比順接,而“人心不如水”,則為逆向思維所得。人心不如水,是在“等閑平地”就生出波瀾,水卻要在“灘”的阻遏下才生波瀾。這就翻跌了一層,人心比水勢更險。急流險灘符合物理,平地波瀾則有悖事理,可是卻契合世情。在封建社會中,爾虞我詐,翻云覆雨,陽奉陰違等屢見不鮮,真是人心不盈寸,波瀾大如天。同時,人心惟危,隔層肚皮隔重山,平白無故起波瀾。劉禹錫寫出了封建社會中“人心”的險惡,實為對官場人物的抨擊。那些奸佞小人,慣于無事生非,飛短流長,興風作浪,播弄是非,誣陷他人,確是“等閑平地起波瀾”。
劉禹錫此詩是他人生經驗的概括。他參加王叔文集團搞“永貞革新”后,受到群小圍攻,眾佞陷害,兩次被貶,長達二十三年之久,因而發出了這憤世嫉俗之語。今天我們不必“長恨人心不如水”,但也不可完全忽視“等閑平地起波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劉禹錫此詩至今仍能贏得讀者,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上一篇:《離亭燕·[宋]張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答僧見·[唐]呂巖》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