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guān)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這首記夢詞為寄贈師伯渾而作。師伯渾,四川眉山人,陸游對其道德文章十分稱羨,引為平生知己。陸游初識師伯渾為乾道九年(1173);而淳熙四年(1177),師伯渾已去世??芍嗽~當作于乾道九年至淳熙四年之間。
記夢,雖非陸游所專鶩和獨擅,但較之其他詩人,陸游對記夢似乎更為熱衷,而其所記又多為鐵馬冰河的征戰(zhàn)情景。個中原因自不難推究:夢是思想的折光,陸游把掃蕩強虜、重整金甌當作自己的理想,但在現(xiàn)實中,這一理想?yún)s絕無實現(xiàn)的可能;詩人只有將它托之于夢境,借助夢幻的形式,使遭壓抑的情志得到自由的馳騁。
上片追記夢境。起句“雪曉清笳亂起”,先就聽覺著筆,渲染激越而又亢奮的胡笳聲。這用來號令部伍、鼓舞士氣的胡笳聲,分明傳遞著征戰(zhàn)的信息,作者聽來聲聲入耳,精神為之一振。次句“夢游處、不知何地”,造成一種夢幻式的撲朔迷離的氛圍?!拌F騎無聲望似水”一句,又從視覺落墨,將其夢中所見的壯觀景象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披掛著鐵甲的騎兵,悄無聲息地向前行進,軍容整肅,軍紀嚴明,遠遠望去,猶如一股鋼鐵洪流浩蕩而來。所聞那樣激越、亢奮,所見又這般雄偉、壯闊,作者豈能不意興滿懷、躍躍欲試?接著,“想關(guān)河”三句以測度之詞揭出此番夢游的地點,與上文“不知何處”相呼應,頗見波瀾開合之妙。“關(guān)河”,泛指邊塞要地,先總寫一筆; “雁門西,青海際”,則將夢游地點加以具體化。作者夢中所游非別,而是作為當時的抗金前線的雁門關(guān)以西青海湖一帶,豈不正說明抗金救國的意念時時縈繞在他心間,成為其夢魂之所牽?
下片寫夢后的感慨。夢中的游歷和見聞使作者感奮不已,然而從夢中醒來,接觸到冷酷的現(xiàn)實,先前的愜意便迅即為極度的失望所取代。過片“睡覺寒燈里”三句情緒陡變。“睡覺”,即睡醒; “漏聲斷”,點明一夜將盡; “月斜窗紙”,暗示天色微明。而從抒情的角度看,漏聲已斷,則更見寂寞;冷月映窗,則倍增凄涼?!白栽S封侯在萬里”一句暗用東漢班超投筆從戎、揚威西域故事,于高度自信中見出失志之痛?!坝姓l知”三句再作跌宕?!棒W雖殘,心未死”,這既是向知己師伯渾剖白心跡,同時也是向世人宣示:盡管自己已屆暮年,不免蒼顏白發(fā)、精力衰竭,但報國殺敵之心卻一如既往,無可移易。聯(lián)系詞的上片,作者夢游西北邊陲,豈不正是“鬢雖殘,心未死”的明證?這里,在無人可通心志的感慨和不得用世的憂憤中,滲透著作者固有的奮發(fā)精神和昂揚氣概。
顯然,這首詞意在表現(xiàn)作者的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在矛盾的回旋中抒寫自己不可稍屈的抗金意志。服務于這一主旨,詩人不僅精心構(gòu)置夢境與實景,而且著力凸現(xiàn)二者間的強烈反差:一邊是笳鳴雪映,鐵騎似水,一邊則是燈殘漏盡,月斜窗紙。從而對讀者的審美情感形成一股強烈的沖擊波。這種手法,不獨陸游嫻于運用,也為同處那一時代的張元幹、辛棄疾等人所熟諳。在那抗金有罪的黑暗時代里,將理想幻化為美好的夢境,以之反襯現(xiàn)實的丑惡,已成為詩詞家的“慣伎”,陸游只不過操之既久,更見工巧而已。
上一篇:《聲聲慢·李清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天仙子·張先》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