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宋詞中寫送別的很多,往往寫得別情依依,纏綿悱惻,而這首送別詞卻寫得輕松幽默,別具一格。
作者送別的鮑浩然,其生平不詳。從詞的內容看來,作者與他關系超乎尋常,至少非常熟悉,不然怎么能在送別的場合如此友善地戲謔逗笑呢?詞開頭說: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在浙東,作者想到他的久盼團聚的妻兒,又想到友人又將見到江南的秀山美水,于是把兩者交織在一起來進行構思,用美人的眼神比水波,以美人的眉黛喻山峰。歷來文人都把秋水比女子的眼神,用遠山擬媚人的淡眉,如李白《長相思》: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西京雜記》卷二: “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這首詞卻反過來說,構思很新穎。這兩句既贊美了江南山水之美,又使人可以想見鮑浩然妻子望眼欲穿的神態。“眼波橫”,眼睛水汪汪的; “眉峰聚”,眉心愁結的樣子。這兩句巧語雙關,很有意思。詞順著這個思路,于是用了一個設問,點出了友人此去的目的地: “眉眼盈盈處”。“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這一句照應開頭兩句,也是既形容山水的秀美,又形容妻妾眉眼流盼的神情,實指友人可愛的家鄉。上片以詼諧的筆墨,似與友人開玩笑,描摹了友人欲歸的江南山水之美,也流露出作者自己的思鄉之情。
從字面上看,上片著重寫友人歸途的山水,下片著重寫送別的季節。作者送別時已“送春歸”了,鮑到江南還可“趕上春”,可見作者送別的地方在北方。作者風趣地把“送春歸”與“送君歸”放在一起進行排比,把惜春與惜別交織在一起,表現了送別友人時的深切的情意。美好的春天剛剛歸去,老朋友也要走了。“才”、“又”緊相關聯,意思很明白。
最后兩句仿佛是對友人的諄諄囑咐和美好愿望的寄托。江北春已歸去,江南恐怕還是春光明媚,要是還趕得上這個大好時光,您就好好地和著春光一起生活吧!這是一層意思。另一層意思,聯系上片的“眉眼盈盈處”,“和春住”也指和家人團聚、盡享天倫之樂之意。這里,作者為什么在“和春住”前面加上“千萬”兩字來加以強調呢?這恐怕與作者對于仕宦生活的態度有關。他因作《清平樂》詞被宋神宗罷職后,竟自號“逐客”,以此來自我解嘲,因此,對友人的歸家,不管是被貶謫歸里,還是回家省親,作者都以為是愉快的事。在這送別言笑的背后,總使人覺得還隱含著某種人生感慨。
王觀詞學柳永,題詞集為《冠柳集》,自以為高于柳永。但從總體上講,其成就非柳永可比,鋪敘、情韻都不及柳詞。不過王觀豁達開朗,這種性格也影響著他的詞風。就這首詞來看,情調活潑、風趣,用語含蓄機敏,讀后給人一種輕松愉快之感。就這一點來說,那么恐怕是柳詞所不及的。
王逐客送鮑浩然之浙東,作長短句“水是眼波橫”云云。韓子蒼在海陵送葛亞卿斷章云:“今日一杯愁送春,明日一杯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桃源記歸路。”詩、詞意同。(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
上一篇:《卜算子 詠梅·陸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卜算子·李之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