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炎光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云暗度,耿耿銀河高瀉。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云鬢相亞。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間,占得歡娛,年年今夜。
詞中境界,無非情景二端,講究緣情布景,觸景生情。柳永此詞,上片寫景,下片寫情,可謂情景相生的佳制。
上片所寫之景,乃七夕夜晚之景。七月七當夏秋之交,暑熱尚未消退。此日“炎光謝”,全賴“過暮雨”:黃昏時下了一場陣雨,驅散了大氣中的炎熱。“芳塵輕灑”,是暮雨過后的景象。“芳塵”,曹植《洛神賦》: “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是指女子走路時揚起的灰塵。一陣暮雨,輕灑芳塵,塵土揚不起來,顯得地面潔凈。“露冷風清庭戶爽”,繼續扣住“過暮雨”來寫,露為冷露,風為清風,這在炎熱的七月,該給人多么舒適的感覺,一個“爽”字便給我們描述了這種感覺。入夜后,天又轉晴,如鉤的半月懸掛在遙遠的天幕,“天如水”,“天街夜色涼如水”(杜牧)也,“碧天如水夜云輕” (溫庭筠)也。
在如此美好的夜晚,主人公想起今夕何夕,想起牛郎織女的傳說。詞中“星娥”應指牛女。“嗟久阻”,牛郎織女每年只能在七夕見一次面,主人公想: 自去年七夕以來,他們一直遙隔銀河,一定在嗟嘆離別太長久了吧?終于等到了見面的日子,他們一定會“依舊約”而駕飆輪一見的吧?極目遠望,明亮的銀河高掛天宇,有一縷微云正在銀河里飄動。說“微云暗度”,既是寫實景,又暗喻牛郎織女之相會。前句說“飆輪欲駕”,此時則正駕飆輪,因此有風;因為有風,云才會移動。讀到這一句,我們會想到,牛郎織女的風輪正與微云一起在飄動,而一語雙關的“度”字則證實了我們的猜想。
以上寫景,溶入了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下片所寫之情,正從此出發。
“閑雅”是對上片所寫景色的概括,是上下片聯系的樞紐,也是情景轉換的關鍵。清風朗月,星河燦爛,真是“古今無價”。但“穿針樓上女”見此景卻有不同的感受。《荊楚歲時記》載: “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針,……以乞巧。”她抬頭仰望天空,本為向織女乞求智巧,可想到牽牛織女的今夕相會,卻惹起了無限情思:此時此刻,天上牛郎織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人間也總會有人于回廊影下幽歡。對這一切她是多么羨慕啊!正象杜牧筆下的那位“臥看牽牛織女星”的女郎一樣,在她羨慕的背后隱藏著多少幽怨和希望。最后三句是她發自內心深處的美好祝愿:無論是天上還是人間,愿大家每年的今夜都愉快!這既是對“天上人間”的祝愿,也是對自己未來的祝愿:但愿來年的今夜自己也能“占得歡娛”。
杜牧《秋夕》詩云: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此詞便從杜牧《秋夕》詩的后兩句化出。此詞上片寫的“天街夜色涼如水”的景色與下片寫的“臥看牽牛織女星”的情思,比之小杜詩,更曲折、細膩,情致也更婉轉。
柳家一句最著題,道“暮雨芳塵輕灑。(〔宋〕沈作喆《寓簡》卷十引無名氏《鵲橋仙》)
上一篇:《臨江仙·陳與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八六子·秦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