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希言《楚小志》原文與賞析
錢希言
洞庭山
《山海經》云:“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按二女即娥皇、女英,死于江湘之間者。《九歌》所稱湘君、湘夫人是也。君山之名,疑出此。回環有十二峰,云鬟欲墜,雨鬢如愁,蒼梧千里,真堪目斷。
云夢澤
云夢澤,一名巴丘湖。昔人所稱荊藪是也。即在華容縣東南,與洞庭相脈絡。若安陸云夢,浪得名耳。
瀟 湘
瀟湘,本二水名。今已合流若章貢矣。考之二水,俱匯洞庭湖口。或云: 瀟在永,湘在衡,未是。
章華臺
章華臺旁土城故址,云是靈王細腰宮也。舞榭歌臺,煙消盡滅,美人香骨,化作車塵,惟留得破寺鐘聲,共白楊蕭蕭相和耳。
渚 宮
渚宮,即楚頃襄王之離宮,而宋玉之故宅也。梁元帝即位楚宮,即此。相傳城西南某衛尉別業,尚是五代高從誨池亭故地。夏時藕花菱葉,清漣碧漪,仿佛南朝余艷。
仲宣樓
仲宣樓,枕郡東南公安門上。飛甍插霄,刻桷麗日,清池激岸。長楊絡堤,信美消憂,殆非虛語。
庚 樓
庚樓,去郡東南二里。一名明月樓。制亦華整,但不無假借于武昌耳。余謂武昌近日諸公,無一風流好事若庚太尉者。今并其樓已亡之,安得不令荊人士擅美千秋,惡知其非有也。
道 士洑
道士洑一席,石壁更奇。映江面作翡翠色,略如何家雕鏤屏風,架列華整,游者謂入峽山川似之。
赤 壁
論赤壁者,紛紛聚訟。惟江夏之說,合于史矣。古黃赤壁,蓋赤鼻山云。特以蘇公兩賦,藉為故實耳。然其屹立江濱,居然占黃岡之勝,宜乎,蘇公屬意此地歟!
黃 陂
黃陂之北,有木蘭山,即古時朱氏女子代父從征者也。傳為木蘭將軍,塚廟俱在。
武昌樓
武昌樓巍峨壯麗,第覺西門柳色。蕭索無聊,惟有隔江漢陽樹,猶歷歷如故耳。漢川門與武昌門,東西對峙。江面七里三分,望大別小別之勝,便思褰裳。
鸚鵡洲
鸚鵡洲雖跨漢江,而尾連黃鶴,故圖經屬武昌郡云。李白詩:“鸚鵡洲橫漢陽渡,水引寒煙沒江樹。”風景依稀,今其洲在秋漲中。不可見,至水落乃出耳。千載詞人,俠骨自香,何必生秋蘭春杜?
黃鶴磯
黃鶴磯,枕武昌西門,登之可攬三湘七澤之勝。黃鶴一云黃鵠,傳是費禕得仙事,或稱王子安。蓋崔顥詩中所懷乘白云者,取此。今俗指呂公,何異對癡人談夢耶?
大別山
暮登大別山,望對江鄂王城。林樾映蔚,煙霏黯<上雨下對>, 天然一幅梅道人圖。 于時, 月掛黃屋鴟吻。 不逾時,瀲滟滿睛川,觀者悠悠忘去。
小別山
小別山,在漢川縣南,俗名甑山,亦謂其形如甑也。春秋傳,吳與楚戰濟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即此。
女郎山
女郎山,在漢陽城西。上有神女廟,劉夢得詩云:“鄂渚濛濛煙雨微,女郎魂逐莫云歸。只應常在漢陽渡,化作鴛鴦一對飛。”竟不知何所指。俗傳為云,事甚亡當,不如呼作解佩人。
郎官湖
郎官湖,舊名南湖,即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處。李白后與尚書郎張謂泛月其中。號為郎官,賦詩紀事,郡城中遺跡尚存。
漢陽渡
漢陽渡口,有煙波灣。其水清激,相傳此水晴則嵐煙起,風則水波生,故名。倘亦取李白詩中義乎?時余逗舟灣下,曉望隔江煙樹,忽憶杜樊川落月照古渡,武昌門未開,真入畫矣。
這十八篇名為“小志”,實為“小品”。小品、古已有之,而山水小品,尚未多見。這些山水小品,從字數上講,最多的只有72言,最少的只有31字。但作者論一物一事,畫一山一水,盡可能有詩有畫,有情有意,各具個性,曲盡其妙。
楚地風物,有其獨特的個性和久遠的歷史,而作者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寫了十八個,其中有寥廓江天的洞庭山、云夢澤,有文人騷客熟諳的赤壁、黃鶴磯、漢陽渡,有昔盛今衰的章華臺,有雄踞楚郡的仲宣樓……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前人之述備矣”,這就不但需要作者有大手筆別辟蹊徑,而且需要作者有獨特的感受進行再創作。
首先,作者對各名勝古跡不注重史實的考訂,只重從景語中獲得情語的啟示,是運用大手筆別辟蹊徑的成功之點。如首篇《洞庭山》,作者既引了《山海經》所說“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又介紹了《九歌》所稱“湘君湘夫人是也”,作者都不作考證,重點只放在最后的感慨上:“回環有十二峰,云環欲墜,雨鬢如愁,蒼梧千里,真堪目斷。”這里的“云環”、“雨鬢”,特別著一“愁”字,道盡了洞庭山水傳說中的千古絕唱。再如 《赤壁》一篇,開首即說“論赤壁者,紛紛聚訟,惟江夏之說,合于史矣。”這是作者對史實的充分肯定,但作者并不以此自傲于蘇公東坡,論及“古黃赤壁,蓋赤鼻山云,特以蘇公兩賦,藉為故實耳”時,只是風趣地一言蔽之:“然其屹立江濱,居然占黃岡之勝,宜乎,蘇公屬意此地歟?”這樣,在辨真偽的基礎上,仍然不減黃石赤壁的歷史人文價值,這于讀者,應該說是可以接受的。
其次, 在描寫自然風物時, 作者的觀察點是隨著能抓住自然

既是“小志”,若全是通一色的寫意畫,便不免令人有霧中看花的缺憾。這十八篇作品中,刻意描繪而令人神目皆清的文字也不乏其例。如《仲宣樓》,作者只花35言便描畫得神情畢肖:“仲宣樓,枕郡東南公安門上。飛甍插霄,刻桷麗日,清池激岸,長楊絡堤。信美消憂,殆非虛語。”這35言,寫得何等入木、何等練達! 再如《道士洑》一篇,也不過37言,“道士洑一席,石壁更奇,映江面作翡翠色,略如何家雕鏤屏風,架列華整,游者謂入峽山川似之。”文中抓住一個“奇”字,寫出了道士洑的色彩、形狀和它的妙處,可以說字字值得玩味。
上文提及,《楚小志》中的風物,大都是“前人之述備矣。”既如此,在窄小的篇幅中,要想繞過前人,完全發出迥異前人的絕響,洵非易事,作者在敘、描、抒中,就此點來講,消化、處理前人的優秀成果,也是值得借鑒的。這就是: 化腐為神,轉益多師,絕去羈勒,為我所用。細察一番,文中引用李白、劉禹錫、杜牧的詩句,出發點就各不相同。《鸚鵡洲》中引李詩“鸚鵡洲橫漢陽渡,水引寒煙沒江樹”,是為了說明“千載詞人,俠骨自香,何必生秋蘭春杜”。《女郎山》 中引劉夢得詩:“鄂渚濛濛煙雨微,女郎魂逐莫云歸,只應常在漢陽渡,化作鴛鴦一對飛”,“竟不知何所指”,是為了存疑,增添女郎山幾分神秘,幾分幽情。而《漢陽渡》中引杜樊川詩“落月照古渡,武昌門未開”,則是為漢陽渡平添兒分詩情畫意。而寫到《黃鶴磯》時,雖有崔顥名詩在前,卻一句不引,可見,盡管是千古名篇,在不當引的時候,也應堅持“陳言之務去”的原則。
上一篇:王安石《桂枝香》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徐宏祖《楚游日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