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治
憑江嶻嵲芙蓉起①,萬壑爭流水映門。
雞犬一方塵跡遠,杜陵花竹讓云村。
【注釋】
①巀嶭(za jie):高峻貌,語出張衡《南都賦》:“坂坻巀嶭而成巘。”
【評說】
本詩選自北京故宮博物館藏陸治《花溪漁隱圖》題詩。
陸治此畫,寫近山峭壁,遠山隱約,在有無之間。兩岸的山村,隱現于繽紛的桃花中,間以叢竹,江面空闊,一葉輕舟,蕩漾其中。整個畫面留下大量空白,既見江面浩渺之妙,亦見天高寥廓之致,深得江南水鄉自然風光的神髓。左上方,陸治用工整的楷書,齊整地寫上三行自題詩。
畫家的這首題詩,有著補充畫意的藝術作用。沿江的巖石如蓮花一般崛起,萬壑溪流爭著流入江中,山村臨水而筑,溪水倒映著柴門。兩句純寫畫面景色。詩的三、四句,仍就畫面景物下筆,但寫的是畫面無法表達的聲響和人的感受。畫面上并無“雞犬”,這里指雞啼犬吠之聲。遠方傳來雞犬聲,愈現山村寂靜,方知這是遠離鬧市的地方。“杜陵”,代指詩人杜甫。圖中的山村,掩映于煙云、桃花之中,畫境富有詩情,所以杜甫筆下的花竹意象,比不上這幅畫的意境,故曰“讓”。以上兩句詩,申補畫意,頗有意趣。
畫上的花溪,是桃花溪。花溪漁隱,是由傳統的桃花源的文化意蘊中派生出來的隱逸觀念,隱居的主角,已由避秦亂的武陵人,轉化為尋求隱逸之趣的畫家自我形象。漁隱,又符合江南水鄉的特點,所以,從唐代張志和自稱煙波釣徒有漁隱觀念以來,宋、元時代的畫家都喜畫作《漁樂圖》,董其昌《畫禪室隨筆》“題漁樂圖”說:“此唐勝事,后人蒙之,多寓意漁樂耳。元季尤多,蓋四大家皆在江南葭菼間,習知漁釣之趣味也。”明代沈周有《漁樵圖卷》、文征明有《漁舟曉泛圖》等。陸治正是繼承歷代江南畫家這方面的傳統,畫出筆墨細膩秀潤的《花溪漁隱圖》,題上這首清麗的題畫詩,使個人的生活情趣、審美情趣與自然山水融合起來,達到完美的境界。
上一篇:《題花木障》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荷花圖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