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
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1)。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2)。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3)。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線無兵戎!
【解析】宋仁宗趙禎在位時期,對遼和西夏始終采取忍辱求和的政策。此詩反映了廣大人民倍受剝削、荒年不免于流亡的慘狀。詩以“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籠罩全篇,是古體詩的風格。三至八句,句句對偶,自成開合,每一對句都包含一對矛盾,一個陡峭的轉折:“家家養子學耕織,”是為過上好日子,而收獲卻交給了官府。今年大旱,赤地千里,官府仍迫百姓去服河役,使百姓無以謀生。唯其如此,老幼無奈逃荒到河南,可河南也是連半年都沒有飯吃。這一轉折,突出了社會的不合理性,出人意料地令人憤怒。這是對宋王朝忍辱求和的一種明快、辛辣而憤怒的諷刺與譴責。詩末是對現實所發的議論。“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這是詩人借“貞觀之治”來抨擊北宋統治者政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這表明他所理想的社會不過是貞觀盛世,沒有饑荒和戰亂。本詩的字里行間流露詩人銳意改革以使盛世再現的壯志。詩有實無虛則呆板,有虛無實則空泛。本詩虛實結合,形神兼備。既有明寫,又有暗喻。作者在敘事中富有主觀情韻,心情惆悵難述,通篇詩句都很有力量,詞也極有力量,如“輸”、“事”、“仍催”、“自無”等詞,極簡煉峭拔,遒勁有力,是王安石獨有的風格。
上一篇:經典《沈園二首》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洗心亭看竹》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