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孫寶瑄2
二則 ·之一
(光緒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昨夜枕上聞雨聲淅瀝,醒已晏3,窗不見日。起,盥漱畢4,俄趨署5。江南大捕革命黨,緹騎四出6,往往希圖厚賞,并無辜者羅織之7,冤死無算。為叢驅雀,為淵驅魚8,一何顛耶!
1《忘山廬日記》:孫寶瑄日記起自光緒十九年(1893),止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2孫寶瑄(1874-1924):字仲玙,曾任郵傳部庶務司主稿。思想較開明。3晏:遲。4盥 (guan)漱:洗手、漱口。5俄:隨即。署:指衙門。6緹騎(tiji):捉人的差役。7羅織:捏造罪名,加以陷害。8為叢驅雀,為淵驅魚:語出《孟子 ·離婁》。意為把雀趕進叢林,把魚趕進深潭。比喻清統治者的暴政把百姓趕到革命黨一邊去。此處比喻清政府制造冤獄,會更遭到百姓反對。
【析點】 這則日記記載的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的事情。當時正處在辛亥革命爆發的前夜,革命黨人秘密組織,聯絡力量,反抗清朝統治者。驚恐萬狀的統治者大肆捕殺革命黨,造成一片白色恐怖。日記記下了在衙署聽到的“大捕革命黨”的消息,且差役為了賞賜竟不惜陷害無辜者,如實的記述與“冤死無算”一句議論,表現出作者的正義感與憤激之情。最后引用《孟子》中“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成語,更是直斥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并預言定將促使人民更加傾向反清的革命,表現出作者極為清醒而正直的政治頭腦。
日記開頭先記昨夜雨聲淅瀝及今晨“窗不見日”,雖寫季候,卻似于無意中為革命黨的犧牲渲染了雨瀟瀟云黯淡的凄慘氛圍。
任文京 梁欽
二則 ·之二
(十月)一日。晴。《官場現形記》所記1,多實有其事,并非捏造。余所知者即有數條,然易姓改名,隱約其詞而已。余覽二集甫終卷2。
1《官場現形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作者李寶嘉,字伯元。2 甫:才。
【析點】 《官場現形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暴露官場的污濁、吏治的敗壞、統治集團的腐朽,它的價值取決于它的真實性,可靠性。在這一則日記里,作者以其清醒的頭腦、銳利的眼光直指此書“多實有其事,并非捏造”,并以自己“所知”來作印證,從而肯定了《官場現形記》揭露、譴責現實的意義。從這一點看,這一則四十二字的日記,是可以作為一篇短小的書評來讀的
上一篇:《得力于貓兒狗子》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息庵翁傳》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