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
墮地無聲月滿林,深山入夜更山深。
誰言古寺僧房少,隱隱如聞鐘磬聲。
【評說】
本詩選自王道云輯《龔賢研究集》。
蘇州顧氏過云樓庋藏歷代名畫頗豐,中有龔半千山水冊頁十二幀,每幅皆有題詩一首,此詩是題第十幅畫的。這組冊頁,龔賢自跋云“長夏山中無事,晨起移小幾坐竹中,隨畫隨題,日得一幅,以為清課,非應他人見命,故濃淡多寡,得以自由?!?見《過云樓書畫記》卷九)因而,無論這組畫,抑或題詩,都是作者主觀情感的直接抒寫,表現了他“寄情霞上”的審美追求。這首題畫詩清拔沖淡,反映了他晚年蕭索冷寂的情懷。月出東山,把它那一縷皎潔幽冷的清暉,悄然無聲地灑落大地,布滿了整個山林,是那么均勻柔和,又是那么寧靜。白天山間人跡罕至,此時在月光流金的映照下,越發顯得荒涼凄清。詩的第二句用了一個回環的句式,兩個“深”字早就使人感受到了深山冷寂的氛圍,而且這一感受郁積在心頭,久久難以消釋。緊接下來,詩意轉了一層,身處此中的“我”是否無人為伴呢?有,是古寺僧人,誰說在這種環境之下,古寺僧房少呢,隔著幾個山頭,隱隱傳來陣陣鐘磬聲,那不是僧寺禪房嗎?這若有若無,時斷時續的鐘聲,一則表明山中有人煙,這是古詩中常見的手法:以聲傳景,畫中雖然沒有出現廟宇,而一切都隱含在鐘磬之中了。二則,在這月白風清之夜,深谷幽林中的寧靜就被打破,在這喧鬧中,更見“蟬噪林愈靜”的效果。此時的詩人內心被聲聲鐘磬攪亂,思緒隨著空谷回音,傳得很遠很遠。龔賢的畫,上承董、巨,靜謐秀潤,這首題畫也體現了這一特色,與中晚唐詩人的風范相一致,這與畫家長年治中晚唐詩學,編?!吨型硖圃娂o》有密切關系。
上一篇:《題畫》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