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過
枚數人才難倒指,有如公者又東歸。
班行失士國輕重,道路不言心是非。
載酒青山隨處飲,談詩玉麈為誰揮?
歸期趁得東風早,莫放梅花一片飛。
這是一首送別詩,但并非一般的應酬之作。詩人借送友人罷歸天臺,抒寫自己對國事江河日下的憤懣,澆洗心中的塊壘,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時代性。詩中所送別的友人王簡卿(又作柬卿),與劉過為少年之交。王有《送劉改之》詩云,“橫槊賦詩俱有分,輕裘緩帶特其余。當今四野無塵土,宜有奇英在草廬。”劉詩原有二首,此選其一。
首聯突兀而起,直率痛快地指責南宋小朝廷但求茍安,朝中人才寥寥,奮發有為的英才都被落職罷官。“倒指”,屈指點數的意思。這里在一針見血地抨擊當朝者的同時,亦從側面贊揚了王簡卿是個難得的人才,對其罷官東歸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和深深的惋惜。頷聯兩句,直承上聯思路,進一步指明當朝的主和派打擊、排斥抗戰派英才的嚴重惡果。“班行”,班列,朝廷內文武官員上朝時的行列。當軸者能否任用文武雙全的俊良,關系到國家的安危存亡,失掉這些難得的棟梁之才,實乃國家最大的不幸。然而主和派盤踞朝廷,炙手可熱,排斥異己,無所不用其極。人們只能道路相見,以目示意,誰敢在公開場合談論是非曲折呢?這兩句深刻而沉痛,尖銳而憤懣,不乏遠見卓識,滿蓄愛國之情,深受時人稱贊,引起強烈共鳴。頸聯陡轉筆鋒,另辟蹊徑。虛寫友人罷歸故里后詩酒隱逸的生活和清高雅潔的品格。“載酒”,化用畢卓“酒船”的典故,語出《晉書·畢卓傳》: “卓嘗謂人曰:得酒滿數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蘇軾有《莫笑銀杯小答喬大博》詩云: “萬斛船中著美酒,與君一生長拍浮。” “玉麈”,指玉柄拂麈,又稱麈尾,古代名士清談時常執之。“為誰揮”三字,以有力的詰問不露痕跡地指責了當朝的主和派排斥主戰派志士的劣跡。結聯收括全詩,再次點題,著重勸慰友人趁早遠離塵京,早日享取歸鄉清隱的樂趣。其時正值早春,故說不要放過欣賞第一片梅花飛落的情韻。梅花,向被我國文人看作是品行高潔、氣節堅貞的象征,常以梅花與高士相提并論。陸游詠梅詩云: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詩人在此處亦自有勉勵友人罷歸后繼續保持愛國節操的深意。
這首詩意理和情景結合,直率與含蘊并用,平樸與奇警共存,揮灑剛健,別樹一幟,又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不失為送別應酬詩中的佳作。
劉改之《送王簡卿歸天臺》二詩,辛稼軒致書云:送王侍郎詩偉甚。真所謂“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者也。予以為可繼王瀘溪《醫胡澹庵》詩后。(瞿佑《歸田詩話》卷中引)
上一篇:《送人游江南·晁沖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二首·王庭珪》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