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東陽·柯敬仲墨竹》原文賞析
莫將畫竹論難易,剛道繁難簡更難。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
柯敬仲名九思,號丹丘生,元代臺州(今浙江臨海)人,著名書畫家,擅長山水、人物、花卉,而以墨竹尤為佳妙,著有《竹譜》。這首詩系題其人所畫墨竹小品,也可當一篇畫論讀。
初學畫竹者畫幾筆,似乎不怎樣難,難在不能多,多則不免手亂,所謂“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蘇軾)?!胺彪y”和“簡易”這兩個詞兒,就是以表明人們對繁簡之難易的習慣認識。殊不知這種看法有它的片面性,不盡合辯證法。因為畫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現,繁易藏拙,簡難討好,這里難易二字就顛倒了個兒。后來的鄭板橋才有“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的自詡。由簡易繁難,到繁易簡難,大約是畫竹者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個中甘味,非老于此道者莫辨,而李東陽此詩可謂探得個中三昧了。
“莫將畫竹論難易”,開口就勸人不要輕率談論畫竹難易這回事,因為其中道理深沉,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作者是針對識見膚淺者而言的,也是針對他自己過去的認識而言的,所以此句的“莫將”,也有心商口度的意味?!皠偟婪彪y簡更難”,這句中有兩個分句,一個“剛道繁難”即硬要說繁難(“剛”是程度副詞,非時間副詞),因為“繁難”是簡單的道理,所以才一口咬定,實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二是“簡更難”,盡翻前四字之案,“簡更難”是不合于習慣看法的,但它包含更深刻的道理。所以第二句中有一個波瀾跌宕,令人耳目一新。
前二句皆議論,如果接下去再議論,作為詩歌來說不免空洞抽象之弊。詩人恰到好處,將目光投到畫面上來,給第二句的說理以形象的論證: “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你看柯先生這幅墨竹,不就只有幾筆嗎,可說是簡到不能再簡了,但那“滿堂風雨不勝寒”的效果,是隨便能夠達到的嗎?如果說易,請君試試看,你那幾筆恐怕不能呼風喚雨吧!這里的說理因具體生動的例證而變得十分有力。
“君看蕭蕭只數葉,滿堂風雨不勝寒?!逼鸫a由視覺溝通了兩重的通感:一是作用于聽覺,一幅畫居然能產生滿堂風雨的感覺。這是耳朵發生錯覺,可見畫的簡而妙;二是作用于膚覺,一幅畫居然又產生了降溫的感覺,這是生理上另一錯覺,再見畫的簡而妙。從煉句上看,通常形容“只數葉”,用“寥寥”,也合律。而詩人卻用了“蕭蕭”,這就不但繪形,而且繪聲。這是風吹竹葉、雨打竹葉之聲,于是三、四兩句就渾然一體了。如換著“寥寥”,也能過得去,但過得去并不就佳妙。從語氣上看,用了“君看”二字,與首句“莫將”云云,皆屬第二人稱的寫法,像是談心對話。這就使讀者如直接看到作者站在面前大發高言讜論,感覺親切,只好點頭稱是,表示佩服了。
上一篇:古詩《蔣士銓·極目》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汪中·梅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