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咨夔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
不論天有眼,但管地無皮。
吏鶩肥如瓠,民魚爛欲糜。
交征誰敢問,空想素絲詩。
以狐與鼠作為文學描寫的對象就頗有諷刺意味。《文選·沈約·奏彈王源》云: “狐鼠微物,亦蠹大猷。”李善注引應璩曰: “城狐不可掘,社鼠不可薰。”這首詩題就是取“城狐社鼠”的典故。《晉書·謝鯤傳》: “及(王)敦將為逆,謂鯤曰: ‘劉隗奸邪,將危社稷。吾欲除君側之惡,匡主濟時,何如?’對曰: ‘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因為城墻內的狐貍,掘之恐毀其城,土地廟里的老鼠,熏之恐燒其木。這是形象地比喻倚仗權勢作惡的官吏。詩人對朝廷中有虧職守而倚勢作威的官吏深惡痛絕,因而毫不留情地加以指斥。《宋詩紀事》卷六十一引仇遠《稗史》說,洪咨夔新及第后即上書直言“今之宰相,招權納賄,倚勢作威而已”。因此他遭到貶斥。詩中痛罵貪官污吏的丑惡行徑,正是作者剛正不阿的品格的形象展現。
詩篇首聯緊扣題意,以狐鼠守窟、虎蛇當道的可怖圖景,比喻官吏相互勾結,盤據一方,貪贓枉法。緊接著兩句描繪貪官污吏無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的丑惡嘴臉。他們根本不顧公論,到處搜刮地皮。“天有眼”,古人以為天最公道,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說人間作惡者決逃不脫上天的懲罰。“地皮”也是古已有之的話,前人常以“刮地皮”喻貪官對老百姓無厭的誅求。詩人隨手拈來兩句前人成句,用“不論”和“但管”兩個虛字連接起來,從而把貪官污吏貪得無厭的行徑,刻劃得入木三分。
“吏鶩肥如瓠,民魚爛欲糜”兩句,不僅屬對工巧,而且給人一種形象鮮明、對比強烈的感受。“鶩”,俗稱鴨子,“瓠”,指短頸大腹的葫蘆。白居易《寄盧少卿》有“誰謂具圣體,不如肥瓠軀”句,這句就是說,這些官吏養得矮小肥白如瓠的軀體,活象只鴨子。下句說,官吏上下勾連,魚肉百姓,民不聊生。這里引用了《春秋公羊傳》中的典故: “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梁用濫刑,百姓不堪忍受而相率離去,狀若魚爛,梁所以亡。此處把百姓比作刀俎上的魚肉,任從官吏宰割以至于麋爛,其內涵更為豐富。錢鐘書在《宋詩選注》中認為:這一聯把“肥白如瓠”、“魚肉良民”、“魚爛”、“麋爛”等成語聯合在一起,“是地道的江西派手法”。
結末兩句在含蓄的筆墨中藏有辛辣的諷刺。這兩句都引用了典故。《孟子·梁惠王》說: “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上句的“交征”,是指大小官吏互相追逐私利,剝削人民。“誰敢問”三字,則充分地揭示了百姓無比憤怒但又不敢開口的復雜心態。下句“素絲詩”是指《詩經·召南·羔羊》。據《羔羊·詩序》云: “召南之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德如羔羊也。”百姓想起“素絲”詩是希望有清官出現。可是如今象《詩經》中所贊美的“節儉正直”的官員,實在無法找到,想也只是空想而已。詩人特標出“空想”二字,蘊含著無窮的譏諷意味。
洪咨夔是南宋后期的詩人,這首詩中用了許多典故成語,透露出江西派“無一字無來歷”的跡象,表明他深受江西詩派的影響。但由于作者“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達到了融會貫通的入化境地,因此讀起來并不感到生硬晦澀。這首詩對貪官污吏毫不留情,筆墨淋漓盡致,加上自然流暢的語言和立意新巧的比喻,可以說在兩宋諷刺揭露弊政的詩中是一首極為難得的佳作。
上一篇:《物理六首(選二)·林希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琴詩·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