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長夏酷暑,久旱不雨,燠熱難當,便想到避開去尋找一個清涼世界。這可謂人之常情。王令這首詩卻是小題大作,借景言志,抒發自己的胸襟抱負。整首詩矯健有力,氣格超邁。
初讀此詩,起承轉合,齊整規范,不逾詩格,似無驚人之處。但細加揣摩,則可發現平中有奇。開頭緊扣題意,“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點明“熱”。清風可人,但此時此刻,卻奈何不得蒸騰的暑熱;烈日灼人,只望它早早下山,卻惡作劇般滯留不去。頷聯由實轉虛,以人心度天意,著眼點是在“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久旱之后,人們對水尤其珍惜,眼看著土地龜裂,真擔心江海湖泊也會因久旱而枯竭。老天爺只晴不雨,難道不怕銀河也干涸嗎?這一疑問,隱含了詩人對天意難測的怨憤。詩人此時已思飛天外,接下來自然過渡到對清涼世界的神游: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昆侖是古人心目中的神山,高與天接,詩人想象那里有冰涼的積雪;蓬萊是傳說中的海上仙島,暑旱大概還不能驅去島上宜人的寒意。在避熱無地的境況下,那皚皚白雪和絲絲輕寒是多么令人向往呵!
以上六句,從內容看是詩的前半部分,圍繞詩題發揮想象,抒發感受。如果詩到此結束,內容也是完整的,但是缺乏感人的意境。此詩不同凡響之處就在其尾聯的議論: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王令志大才高,雖身處貧寒,卻素有政治抱負,關注民生疾苦,有匡濟天下之志。在苦熱之時,去留之間,他仍念念不忘天下。這兩句議論,表現出詩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品格,給這首詩灌注了飽滿的政治熱情,使整篇作品境界得到升華。從結構看,結尾一轉,陡增新意,并即戛然止住,大開大合,顯得有力如虎,給讀者以強烈的印象。
這首詩語言平易曉暢,不用典故,不事雕飾,似不經意寫來,但從中仍可見出作者的煉字技巧。“清風無力屠得熱”,一“屠”字透露出作者對暑熱的極端厭惡。“屠”本意為宰殺,這里是消滅的意思,因而大有牛刀殺雞之概。“著翅”形容遲遲不落的烈日,既貼切,又表現出人們無可奈何的心情。尾聯“不能手提天下往”一句,更突出了高大偉岸的詩人自我形象,與作品大開大合的結構形式十分和諧。
力求生硬,覺長吉猶未免側艷。(陳衍《宋詩精華錄》卷一)
上一篇:《晚春田園雜興(其三)·范成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暮春·陸游》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