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梅花自是花中魁,畫梅花者今數誰?
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
花梅筿竹兩相於①,直干橫梢鐵不如。
最好片云遮一抹,尤宜大雪踏孤驢。
我與劉君相見初,較量長短捋髭須②。
圈花少讓元章筆③,發干元章不若吾④。
捉筆呼煤將發干⑤,閉門自不令人看。
須臾歇筆乃開門,一掃槎丫三丈絹⑥。
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⑦。
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
我今白日題梅畫,恍忽如夢羅浮夜⑧。
覺來香風攪衣帶,花下美人是何代?
【注釋】
①筿竹:小竹。相於:相親相厚。王符《潛夫論·釋難》:“夫堯舜之相於,人也非戈與伐也,其道同仁,不相害也。”②髭(zi)須:胡須。③元章:元代畫梅高手王冕,字元章。④發干:繪寫枝干。⑤煤:制墨之煙稱煤,后引申作墨的代稱。唐·韓偓《橫塘》詩:“蜀紙麝煤添筆媚,越甌犀液發茶香?!?⑥槎(cha)丫:樹枝縱橫、錯雜,不齊貌。⑦盛行之:明代畫家盛安,字行之,號雪蓮,南京江寧人。⑧羅浮夜:《龍城錄》載,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日暮飲醉而寢,覺后乃在梅花樹下,上有翠鳥啾嘈,月落參橫。后因以羅浮夢、羅浮夜比喻梅花。
【評說】
本詩選自徐渭《徐文長三集》卷五。
萬歷三年(1575),徐渭出游南京.小住數月。常與金陵畫家劉雪湖、盛行之、璩仲玉、王新甫等相與往還,交流畫藝。劉雪湖是山陰同鄉,名世儒,號雪湖,善畫墨梅,其梅千花萬蕊,盡得情態,柔密疏簡,各臻其妙,論者比之華光長老及王冕。(見清人陶元藻《越畫見聞》)徐渭與雪湖聚會,相與作畫,切磋技藝,此詩便是這一軼聞佳話的見證,詩中不但對劉雪湖精湛的畫藝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樣也表達出自己對畫理的認識,不啻為一段精辟的畫論。
對形態意境的觀照,是欣賞品評中國畫的根基,詩人以四聯的篇幅寫出了畫作的別致構思。雪湖在落筆之前,不急于點梅,而是先揮寫幾枝筱竹,梅竹依傍,相親相厚,更襯出梅花“半依修竹余真態”的英姿,顯示了獨特的匠心。而畫家更以深厚的用筆功力,勾寫出竹子的挺直和梅枝的堅強,二者縱橫錯雜,虬勁如鐵。梅竹凌寒斗雪的傲氣,在片云的遮掩下,與騎驢踏雪尋香的孤影相映,體現出高清潔凈的境界,超凡脫俗。凡此種種境象,詩人堅信雪湖自當是當前畫梅之魁首。
對一般人而言,都極想知道劉雪湖如何運筆使墨,使畫作達到如此畫境,而徐渭卻避而不談,以虛寫實,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首先介紹其畫梅的藝術淵源,劉雪湖師法王冕,但又不囿于古人,雪湖手捋髭須,充滿自信,認為圈花點蕊可能不及王冕,但若論發干,則要略高一籌。在取法前人和師法造化的基礎上,他熟諳梅法,從“捉筆呼墨”到“閉門”、“開門”僅須臾頃刻,一幀槎丫縱橫的梅花,便“一掃”而就。一個“掃”字足以想見風馳電掣、崩山走石的氣勢,以及畫家橫貫千古、沖破樊籬的魄力。這種“放逸不可羈”的風格,是詩人一貫強調的,也正是賞譽雪湖墨梅的原因所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精神性情。
盛行之是徐渭非常推重的一位畫梅高手,《明畫錄》卷七云:“作萱葵竹菊,類草書,略不經意而生趣勃然,尤長于寫梅,清韻逼人?!痹诜趴v顛逸這一點上,一劉一盛堪稱伯仲,不分雌雄,通過對比,對劉雪湖的畫藝進一步加以肯定。
最后,詩人由畫生發聯想,把人們引入到梅香四溢的仙境,令人陶醉,余味無盡,余音不絕,使畫作的意境得到升華。
上一篇:《其十》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周先生畫洞庭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