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這是一首寓意頗深的秋景詩,應作于詩人晚年廢放之后。詩以“夜坐”為題,寫出詩人在晚秋夜深之時所見、所聞、所感,從而透露出作者不甘寂寞、仍思振作之意。
首句“庭戶無人”寫出了詩人寂寞之感。這不僅是秋深夜晚的具體情景,也表達了詩人遭罷黜之后的孤獨處境。“秋月明”扣合詩題“夜坐”,見得是獨自一人望月。秋天氣爽,故月格外明,但這里又隱含詩人對朝政的期待。第二句主要是寫景,秋日夜深,氣溫下降,望月久了,感到寒氣似欲使水分凝而成霜。“氣先清”,是說在降霜之前,大氣顯得更加清澄、清肅。從中多少也流露了一點詩人的遲暮之感和達觀之情。詩人初貶官時,年已四十五歲,后來再遭貶官,則已年過五十。這正是鬢發欲霜之時,但詩人并不因年華老大、遭遇坎坷而憤懣不平,依然保持著內心的清靜平和。
三、四句是全詩核心,是詩的主要寓意之所在。詩人顯然是以梧桐自喻。秋深梧桐葉落,一片衰颯氣象;這象征詩人累遭貶謫的困頓處境。但是梧桐雖將衰謝卻又“不甘衰謝”,還在與寒氣相抗爭。這就意味著詩人處境盡管艱難,但仍思有所作為,不甘落寞。末句“數葉迎風尚有聲”,則是不甘衰謝的具體表現。明是寫梧桐之志節,實在是詩人不以貧困易節,不屈服于命運,身居逆境而不頹傷,仍然迎難而進,希望能夠奮發有為的積極精神的自我寫照。
張文潛言,昔以黨人之故,坐是廢放。每作詩,嘗寄意焉。有云: “最憐楊柳身無力,付與春風自在吹。”又云: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宋]吳曾《能改齋漫錄》)
上一篇:《多景樓·柴望》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夜宿田家·戴復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