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堯佐
平波渺渺煙蒼蒼,菰蒲才熟楊柳黃。
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
這是一首描寫吳江景色的七言絕句,是詩人任兩浙轉運副使時所作。據《升庵詩話》卷七云:這首詩當時就頗為著名,“和者計百余人”。
吳江即吳淞江,又名松江、松陵江。為太湖的支流,經吳縣東流與黃浦江匯合入海。詩人贊賞吳江之美,體現了對江南魚米之鄉的欣慕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的感情。
“平波渺渺煙蒼蒼”,是說江面上微風輕拂,平波微漾,一直延展到浩渺的遠方;遠遠望去,江面上的煙霧水氣,與天相接,形成煙霧繚繞、青碧蒼茫的美景。這是寫吳江的遠景。接著,寫吳江的近景: “菰蒲才熟楊柳黃。”菰即茭白,可作食用。蒲即蒲草,可制席,嫩蒲也可食用。菰蒲都是水生植物,往往生長在江邊。“菰蒲才熟”時,莖葉在整體上還是翠綠色的,而岸上的落葉喬木“楊柳”,經過秋天節候的薰染,已經呈現出一片黃色了。黃綠相映,自是艷麗誘人。這樣短短兩句詩,就把秋日吳江富有多種色彩變幻之美刻畫出來了;同時,吳江上白煙高浮,吳江的色彩分明,又使人有秋高氣爽的適意感。
詩人面對如此優美的景色,自然要“扁舟系岸不忍去”了。這里也說明前二句的美景,起初是從江面上的“扁舟”之中欣賞的,因此,即使詩人已經離船上岸,也仍然陶醉于眼前的美景,于楊柳岸、扁舟前,凝望神往,不忍離去。這是對美景直接抒發留連的深情,顯現出詩人依戀佇立的形象。
“秋風斜日鱸魚鄉”,既是進一步寫眼前的美景,又是更為深入、巧妙地表現出對吳江水鄉的依戀之情。鱸魚是一種肉白如雪的“東南之佳味”,尤其是吳江的鱸魚味最美。據《吳郡志》載: “鱸魚生松江,尤宜鲙。潔白松軟,又不腥,在諸魚之上?!庇謸逗鬂h書·左慈傳》李賢注引《神仙傳》載: “松江有好鱸魚,味異他處?!苯Y句的景象也很美:“秋風”吹皺的吳江,受低角度的“斜日”照耀,波光閃爍,猶如錦鱗競躍。這自然使人聯想到秋天是鱸肥出水之時,此地正是“鱸魚鄉”了。在結句里,明示了詩人泛舟、登岸的時間是秋日的黃昏。一般的文人墨客于秋風起處、紅日西沉之時,往往傷感思家,而詩人卻留連“不忍去”,興致勃勃地贊美。“鱸魚鄉”,這就進一步表現了他熱愛吳江的感情。結句不露痕跡地化用了張翰思鄉的典故。據《世說新語·識鑒》載:西晉時吳中(蘇州)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莼菜羹、鱸魚膾,曰: ‘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庇么说洌羁痰乇憩F出吳江一帶是物產豐美、令人適意的魚米之鄉。王夫之《姜齋詩話》中說: “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贝私Y句可謂情景兼有,“妙合無垠”,因而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班l”,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引作“香”,疑非是。宋仁宗時,林肇子松陵立鱸鄉亭,就是因此詩而命亭名的?!班l”不當作“香”,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鱸魚鄉”條已作了詳實考證。
全詩善于抓住吳江美好景物的特點,運用賦的手法,逐一鋪描,體物入情,情景交融,構成一幅江南水鄉的優美圖畫,引人神馳遐想。
陳文惠公堯佐《吳江》詩云……后人于其地立鱸香亭,和者計百余人,皆不及也。噫,此詩尚敢和耶!又《碧瀾堂詩》云: “苕溪清淺霤溪鈄,碧玉光涵一萬家。誰向月明中夜聽,洞庭漁笛隔蘆花?!倍娗M東南之景,后之作者,無復措手。(楊慎《升庵詩話》卷七)
上一篇:《后催租行·范成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和周秀實田家行·王廷珪》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