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漁家傲①·黃裳》
已送清歌歸去后②,東南樓上人聲悄。冷落尤臨弦上調。歡意少③,空將萬感收殘照④。 窗外劍光初出鞘⑤,斜窺夢斷人年少。未到蓋棺心未了⑥。塵慮擾⑦,雙眸竟入扶桑曉⑧。
①漁家傲,詞牌名。 ②清歌,清亮的歌聲,此處代指唱歌的歌女。 ③歡意,歡快的心緒。 ④萬感,感受很多。 ⑤劍光,喻月光。 ⑥蓋棺,生命終止。 ⑦塵慮,塵世的憂慮。 ⑧扶桑,古同“榑桑”,海外的大桑樹,太陽從這里升起(古代神話傳說),如“朝發(fā)榑桑,日入落棠。”
此詞是作者清麗詞風的代表之作。全詞描寫一次歡宴后人去樓空,作者的孤獨寂寥之情,由傍晚到日出作者因煩憂而整夜未眠。
上片寫傍晚詞人宴飲結束,看到人去樓空后的失落之感。“已送清歌歸去后,東南樓上人聲悄”以“清歌歸去”“人聲悄”寫宴飲后的場景氛圍。“冷落”二字寫出作者心中所感,也是全詞文眼。“歡意少”進一步寫出作者的寂寞憂愁心態(tài)。“空將萬感收殘照”,道出作者無奈中只能將萬千心緒投向夕陽。
下片寫作者因憂愁整夜未眠。“窗外劍光初出鞘,斜窺夢斷人年少”寫出月光入戶之態(tài)。是描寫斜月的名句,月光仿佛也在窺視年少的難以入眠的作者。“未到蓋棺心未了”寫出作者對未來的雄心壯志以及堅定的信念。“塵慮擾,雙眸竟入扶桑曉”。就這樣,作者思索著直到天明。
此詞是以時間的推移來寫作者心境的變化。整日的歡宴,傍晚時人去樓空,一夜的未眠,旭日的破曉,愁緒越來越重。
●漁家傲,參見第17頁相關介紹。
●黃裳(1044~1130)字冕仲,號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豐五年(1082)舉進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官至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喜道家玄秘之書,自稱紫玄翁。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其詞語言明艷,如春水碧玉,讓人心醉,觀賞把玩不已”。著有《演山集》六十卷。詞存集中,凡五十三首。
代表詞作:《賣花聲》《永遇樂》《宴瓊林》《喜遷鶯》《減字木蘭花》《漁家傲》《蝶戀花》等。
黃裳的《減字木蘭花》最為著名,流傳很廣。該詞寫龍舟競渡奪標的場景,以紅旗、綠柳、煙波、金碧西樓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擊、歡聲等震耳欲聾的聲響來渲染熱烈的氣氛和緊張的行動,再現(xiàn)了當時的火暴場面“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其震動人心的效果可與潘閬那首著名的描寫錢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
減字木蘭花 競渡
黃裳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為題材,頗具歷史價值。上片寫競渡。比賽開始,“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競發(fā)的實況,這時各條船上的鼓手都奮力擊鼓,鼓聲猶如春雷轟鳴。龍舟沖破浩渺煙波,向前飛駛,再從遠處轉回。“直破煙波遠遠回”句中的“直破”二字寫出了船的凌厲前進的氣勢。
下片寫奪標。一條龍舟首先到達終點,“歡聲震地”,岸上發(fā)出了一片震地的歡呼聲,健兒們爭戰(zhàn)奪標的英雄氣概,簡直使千萬人為之驚駭退避。“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錦標”是高竿上懸掛的給予競渡優(yōu)勝者的賞物。“銜”是龍舟的龍形生發(fā)出來的字眼,饒有情趣。
窗外劍光初出鞘,斜窺夢斷人年少。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zhàn)氣。
上一篇:宋詞《漁家傲·李清照》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滿江紅·沈瀛》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