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壽平
花期恐落辛夷后①,不耐春風待葉稠。
何似漢宮明月夜,玉盤擎露樹梢頭②。
【注釋】
①辛夷:香木。樹高二、三丈,葉似柿葉而狹長,花似蓮而小如盞,香氣馥郁。屈原《九歌·山鬼》:“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②玉盤擎露:漢武帝劉徹迷信神仙,曾在長安建章宮前造神明臺,上鑄銅仙人,手托承露玉盤,以儲露水,和玉屑服之,以求長生。《漢書·郊祀志》上:“其后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顏師古注引蘇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盤承甘露。”又見《三輔故事》。此處借以比喻玉蘭的姿態(tài)。
【評說】
本詩選自惲壽平《甌香館集·補遺詩》。
惲壽平(1633—1690),清代著名書畫家,原名格,字壽平,以字行,號南田、東園客、云溪外史、草衣生、雪衣居士、白云外史、甌香散人等,毗陵(今江蘇武進)人。他才氣橫逸,詩文書畫成就均很高,有詩集《甌香館集》、《南田詩鈔》。繪畫早年師事伯父惲向,專攻山水,取法元四家,上溯董、巨,聲名遠揚,得到友人王石谷的高度評價。中年改畫花卉,他的花卉,重觀察體驗,創(chuàng)造出一種名為“仿北宋徐崇嗣沒骨法”的新風格,對有清一代花卉的發(fā)展影響極大。傳世畫作頗多,尤以《落花游魚圖》、《出水芙蓉》、《松柏圖》、《臨流賦詩圖》、《五清圖》等最為著名。
據(jù)《廣群芳譜》卷三八:“玉蘭早于辛夷。”這本是自然現(xiàn)象,而畫家卻抓住這點,賦予玉蘭以人的意識,刻意描繪出一幅玉蘭、辛夷爭春斗妍的畫面。玉蘭唯恐自己落后于辛夷,還沒有等待春風的沐浴,更沒等枝葉稠密,便急不可待地綻出花蕾,迎寒綻放,顯現(xiàn)出優(yōu)美的姿容。題畫詩的下兩句連用兩個比喻。他先用一個反問“何似”,其實無疑而問,使花朵的形象更為突出,因為這正是玉蘭的最大特色:潔白無瑕,比之為漢宮明月,毫不為過。對此,前人更有“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團。我知姑射真女子,天遣霓裳試羽衣”(文征明《玉蘭》)之比。與之相比,本詩未見高明多少。畫家對畫中花卉的描寫,并不重視直觀表象,著力尤勤者往往是它的姿態(tài)和神韻,這首詩作的成功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在第二個比喻中,南田以歷史上的承露仙人作比,既表現(xiàn)出晨露浥潤玉蘭的嬌容,又刻畫出它亭亭玉立,憑空凌虛,清雅脫俗的氣質,與此同時,又賦予畫面神秘瑰麗的色彩,令人遐思。
上一篇:《燕文貴山水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玉環(huán)病齒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