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士銓
江山奇勝總偏安,天塹茫茫固守難。
史冊事隨春夢過,皖公青入酒杯間。
乾隆三十年(1765),作者從南京回老家江西,途經安徽,遠望長江天塹和江北的皖公山,觸發思古之幽情,感嘆于南唐亡國之事,信筆寫就這首詠史絕句。極目,就是遠望的意思。
作者一落筆便潑墨揮寫,思接千載:“江山奇勝總偏安,天塹茫茫固守難。”奇秀美麗的江山總成為歷史上腐敗的統治者偏安的寓所,茫茫的天塹長江又是他們幻想的天然屏障,而結果呢,都無一例外地重蹈了“固守難”的覆轍。偏安亡國,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反復的惡夢。作者以他對歷史生活本質的深切透視,以雄渾的筆觸,對恥辱的偏安往事作了歷史性的回顧總括。縱筆直論之中,既顯得慷慨激越,又難免流露出千古不變的感慨。在這里,作者所揭示的問題是嚴峻的,深廣的,既有諷刺譴責、感嘆憤慨,又似乎是警世之鐘聲,清徹而自有深意。
“史冊事隨春夢過,皖公青入酒杯間。”作者巧妙地化用了一個歷史典故,對歷史的議論由面的回顧轉入了點的慨嘆。皖公,山名,在今安徽潛縣西。據陸游《南唐書》記載,南唐中主李璟把長江以北的土地割讓給北宋后遷都,“龍舟至趙屯,舉酒望皖公山曰:‘好青峭數峰,不知何名?’(李)家明前對曰:‘此舒州皖公山也。’因獻詩曰:‘皖公山縱好,不落御觴中。’”這是史冊中可悲的一頁,是歷代偏安史事中的一個典型例證,但它與所有的往事一樣,經過時間的風吹雨打,已如春夢般消逝得無影無蹤了。當年不落李璟御觴的皖公山,早已歸于一統,但那映入酒杯之中的蒼翠山色,卻又分明浸透著歷史的沉思,“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劉禹錫《金陵懷古》),皖公山就是最好的見證。
詩人由極目所見之景,感慨歷史上的偏安往事,揭示了恃險割據必然歸于滅亡的歷史規律,在形象描繪之中融入歷史的陳跡,于精醒的議論之中,寄寓深沉的慨嘆,發人深思,耐人尋味。
上一篇:袁枚《桐江作(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山中問答》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