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初歸石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②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
【注釋】 ①石湖:在今蘇州市西南,西南通太湖,北通橫塘,東入胥門運河。范成大晚年居此,面湖筑亭榭,孝宗書“石湖”二字以賜。此詩作于淳熙五年(1178),時由參知政事落職回鄉。②暾(dun敦):日光初出為暾。紺:青中透紅為紺色。越城:在蘇州西南胥門之外十里,越伐吳時所筑。
【譯文】 乳白的曉霧,桔紅的朝霞,交織成清晨的美景;秀麗的橫塘,古老的越城,石湖故居正坐落在其中。稻花如海,路人在海上飄行;白鷺似雪,菱葉中格外鮮明。信步而行,走不錯熟悉的小徑;幾次驚心,認出是鄰家的老翁。斜橋邊的垂柳,是當年親手栽種,如今鳴蟬無數,翠條拂空。
【集評】 今·蔡義江:“‘無數鳴蜩翠掃空’,寫得有聲有色,何等氣象!蘇軾有詩曰:‘萬里家山一夢中,吳音漸已變兒童。每逢蜀叟談終日,便覺峨眉翠掃空?!?《秀州報本禪院鄉僧》)‘翠掃空’三字,即出于此。東坡用以寫山,石湖用以狀柳,借其語而翻出新意?!娨跃罢Z作結,映照發端,宕出遠神,余味無窮。”(《宋詩鑒賞辭典》第1035頁)
【總案】 淳熙五年(1178)六月,范成大任參知政事僅兩個月,就因與孝宗政見不合,被御史借故彈劾,落職還鄉。是年詩人五十三歲,他離開石湖,也已經六年了。此詩緊扣詩題,寫初歸石湖的所見所感。前半寫景,景色清新鮮明,仿佛一吐心中之郁悶,一掃官場之污濁。此時詩人已過知命之年,久歷官場,心生厭倦,故此番還鄉,雖非衣錦榮歸,也無失意之悲涼。字里行間,既顯示了對故鄉風物的愛賞,也頗有一種得其所哉,“復得返自然”的意味。后半抒情,筆調由輕快變為深沉。通過人事景物的變化,表現歲月流逝的感慨與歸鄉恨晚的情緒。一別六年,初未覺歲月之久,而鄰舍之人已是老態龍鐘,幾乎不能認識了;看到這老人,才忽然感到歲月的流逝,自己也忽焉老之將至,故而驚心。末聯暗用桓溫北征見柳的典故,卻只寫“木猶如此”,置“人何以堪”的意思見于言外,以景結情,一半吞吐,最得含蘊之致。
上一篇:陸游《初夏行平水道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