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本中《兵亂后自嬉雜詩(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晚逢戎馬際,處處聚兵時。①
后死翻為累,偷生未有期。
積憂全少睡,經(jīng)劫抱長饑。②
欲逐范仔輩,同盟起義師。③
【注釋】 ①戎(rong容)馬:兵馬,借指戰(zhàn)爭。②劫(jie杰):災難,原為佛家語。③范仔(zi 資):人名。呂本中自注:“近聞河北布衣范仔起義師。”
【譯文】 晚年遇上兵荒馬亂,到處都見烽煙起。后死反而多受罪,偷生未知何時是盡期。憂心忡忡夜不能眠,遭難以來經(jīng)常忍饑。真想追隨范仔那群人,一同舉起討敵的大旗!
【集評】 元·方回:“老杜后始有此。”(《瀛奎律髓匯評》卷三十二)
清·紀昀:“全摹老杜。形模亦略似之,而神采終不及也。”(同上)
今·曹濟平:“此詩的感情沉痛深摯,又避免了江西詩派末流的生硬枯澀之弊。”(《宋詩鑒賞辭典》第783頁)
【總案】 欽宗靖康元年(1129),金兵攻破汴京。呂本中當時目睹了這場巨變,于第二年寫下了《兵亂后自嬉雜詩》二十九首,此為其一。誠如方回所說,此詩受杜詩影響很深,從內(nèi)容到風格都頗似杜詩,這在北宋詩壇上是一個新現(xiàn)象。北宋后期的詩歌,多數(shù)是作于平靜的書齋中的,人們往往就此指責江西詩派,其實那正是當時詩壇的普遍情形。靖康事變發(fā)生,侵略者的鐵馬胡笳驚破了詩人們的書齋生活,宋詩才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而這種變化的最早體現(xiàn)者正是江西詩派中的呂本中等人。呂氏的這一組詩以及《守城士》、《還京師》等作品,是南宋愛國主義詩歌的直接源頭,對后來的陳與義、陸游等有很深的影響。此詩值得重視,原因即在于此。
上一篇:宋祁《八月望夜無月有感二首(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曹勛《出入塞(并序)》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