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洎《過項羽廟》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帳猶聞怨楚歌。①
學敵萬人成底事,不思一個范增多?②
【注釋】 ①八千子弟:最初跟隨項梁、項羽起兵擊秦的江都舊部。“夜帳”句:項羽被圍垓下,夜間營帳中聞漢軍四面皆楚歌,乃大驚道:“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怨,指楚歌中對項羽的怨恨之聲。②“學敵”句:項羽少時,曾言:“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萬人敵即軍事韜略。底事:何事。范增:項羽謀士,年七十輔佐項羽稱霸,屢勸羽殺劉邦,羽不聽。后羽中劉邦反間計,懷疑范增有二心,增憤而離去,途中疽發于背而死。
【譯文】 夜里我從項羽廟前經過,想起這位楚霸王的成敗心潮起落。追隨項羽起兵的江東八千子弟,早已向劉邦放下了干戈。至今我好像還聽見當年月夜營帳之中回響的怨楚悲歌。項羽,你學萬人敵要雄霸天下,究竟做成了什么?你從沒想過,你的胸襟竟不能容納智囊范增一個!
【集評】 今·金性堯:“范增是項羽的智囊,成大事就須依靠智囊。項羽卻疑范增而信項伯,最后烏江自刎,難道真像他說的是‘天亡我也’嗎?曾鞏《垓下》云:‘泫然垓下真兒女,不悟當從一范增。’亦以項羽不聽范增之言為失著。”(《宋詩三百首》第129頁)
【總案】 這首詠史詩,諷刺項羽有勇無謀、剛愎自用,不知依靠智囊,招致垓下之困、烏江自刎。詩從八千子弟投戈、夜帳四面楚歌落筆,既敘史事,又展現出形象感人的畫面,先把讀者引入一個生動具體的歷史氛圍中,然后再以唱嘆之筆,抓住一點發抒議論。這樣寫詠史詩,就不枯燥,有詩味。“萬人”與“一個”,對比鮮明,更突出了譏刺意味。其藝術表現,直承唐代杜牧的詠史七絕。
上一篇:劉子翚《過鄴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胡仲弓《過駝巘嶺》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