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書憤》中外哲理詩賞析
三十未封侯, 顛狂遍九州。
平生莫邪劍, 不報小人仇。
題為“書憤”,自應是一抒心中積怨,故其開篇即言“三十未封侯”。三十之年,為而立之年,對于男子來說,應當是有所建樹的時候了。作者卻以“未封侯”三字概括了自己眼下的尷尬,這里的“未封侯”并非實指,而是說詩人直至三十之年仍未能建功立業。這對于一位素有大志的詩人來說,其痛苦是可以想象的。次句的“顛狂遍九州”寫詩人為求取功名的奔波不息。這里的“顛狂”顯然是寫作者奔走求仕的焦急怨憤之態,而“遍九州”三字則道出了詩人的四處奔走、八方尋求。唯其帶“顛狂”之態,又尋“遍九州”,所以他的“三十未封侯”才顯得格外的凄涼,他的人生才顯得如此的不幸,他的怨憤才顯得如此深廣。此真可謂志士之悲!
但是,詩的后二句陡然一轉。盡管他有如許怨憤,盡管他有如許不幸,可是詩人并未喪失信心,株及他人,而是以堂堂君子之氣度,響亮地喊出:“平生莫邪劍,不報小人仇?!薄澳皠Α?,亦作“莫耶劍”。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令干將鑄劍,鐵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爐中,鐵汁乃出。遂成二劍,雄劍名干將,雌劍名莫邪。干將進雄劍于吳王而藏雌劍;雌劍思念雄劍,常悲鳴。后世遂以此為寶劍的代稱。這里指詩人的佩劍。令人嘆服的是,詩人人生雖存有諸多不幸,也許某些不幸正是世俗的小人所造成的;但是,詩人始終恪守一正確的人生準則,那就是,我手中的利劍決不用來報小人中傷之仇。在眾多古代詩人的作品中,痛斥小人的詩篇比比皆是,有些作品甚而寫得咬牙切齒,其深惡痛絕之情溢于言表??墒牵瑥堨锞惋@得十分豁達,他并非不痛恨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只是覺得不屑于和這些小人理論什么。作為一位堂堂正正的志士,他只認定一點,即“平生”利劍只能殺敵報國!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是何等的胸懷!張祜的一生可謂不幸,但是他光輝峻潔的人格卻為我們民族的文學寶庫留下了一首正氣之歌。換言之,張祜在現實的人生中雖然失敗了,可他在精神上卻成功了。時到今日,如果詩人的在天之魂倘若有靈,那么他必將以微笑俯視著那些曾經傷害過他的小人!
掩卷暇思,感慨頗深。人生,總會有諸多不順,甚至是不幸。如何對待一些所謂的“小人”,的確可以從張祜的這首詩中得到一些啟示。
上一篇:《沈榮俊·書懷》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詹冰·人》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