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質《山行即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①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②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③
【注釋】 ①蘋風:宋玉《風賦》:“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蔸之末。”②鵲:喜鵲,生性喜干厭濕,故又稱“干鵲”。③酲(cheng):酒醉神志不清的樣子。
【譯文】 浮云在萬里澄碧的晴空上來往飄蕩,似乎在把天氣的陰晴醞釀。微雨輕敲著荷葉,發出細碎急促的聲響,不一會也灑濕了衣裳;從水面浮萍間飄來的和風吹拂著衣袖,帶來一陣清涼。忽而雨過天晴,喜鵲喳喳喧鬧,迎接朝陽;鷗鳥也在風平浪靜的水面盡情游翔。經過風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凈秀麗,它雖然不言不語,卻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氣爽。
【集評】 今·霍松林:“以‘山行’為題,結尾才點‘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見‘行’字,但從浮云在空,到荷雨濕衣、蘋風吹袖、鵲聲喧日、鷗性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全詩寫得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構思,也相當精巧。”(《宋詩鑒賞詞典》第914頁)
今·王慶璠:“結句寫出人的感受,托出人來,上面以時間為經緯刻意描繪的山間風雨晴晦的變化,便落在實處,使全詩不著一字,卻無處不見出山行之意,更見功力。”(《中國古代山水詩鑒賞辭典》第766頁)
【總案】 陰晴驟變、風吹雨打、鵲喧鷗戲、山色無語,卻能喚醒詩人三日酣醉!詩人以俊爽清麗的筆調描畫出山中時時變幻的美妙景致,恰如引導讀者與他一道漫步在青山綠水之間。全詩如行云流水,流暢通達。王質自詡“一百年前”,“有蘇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其詩頗近蘇詩風格。
上一篇:葉茵《山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馮山《山路梅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