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公元1276年元兵至杭州城北30里皋亭山。宋朝大臣畏懦無計,推文天祥去北營談判,南宋朝廷迫不及待地投降,元兵把文天祥也擄向北方,到京口(鎮江),文天祥靠鹽商一條小船逃脫,到真州、揚州等地,地方掌權者閉門不納,他只得從高郵、海陵、高沙等地到南通。從海上繞道前往溫州,依益王(此時已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文天祥把這段經歷所寫詩歌取名《指南錄》,這首《揚子江》就是選自《指南錄》卷四的。
從南通向南方出海是近道,但當時海中沙多有元兵,文天祥在《北??凇芬辉娦蛘f:
“淮海本東海地,于東中云南洋北洋,北洋入山東,南洋入江南,人趨江南而經北洋者,以揚子江中渚沙為北所用,故經道于此復轉而南,蓋繚繞數千里云?!?/p>
在這首《揚子江》詩前又有小序說:
“自通州至揚子江口,兩潮可到,為避渚沙,及許浦顧諸從行者,故繞去出北海,然后渡揚子江?!?/p>
了解上面的情況,就會知道“幾日乘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兩句完全是紀實。這首詩最精彩之處在后二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焙胶R恐改厢樇创裴?,磁針石總是指南的。作者的目標是南方,這樣理解兩句也是寫實。但它的含意遠不止此。南北對峙,文天祥來自南方,南方是故國所在。“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示一心故國,決不動搖。同時“指南”一語通俗用法指正確的方向,這里可以聯想到幾年以后文天祥在《正氣歌》中表現的舍生取義毫不動搖的凜凜正氣。文天祥把這個時期的詩稱為《指南錄》,把后來兵敗被俘囚系燕京的詩作稱為《指南后錄》,正是因為“指南”有深刻的含義。
文天祥后期的詩歌是正義和熱血凝成的,是他人格的再現,欣賞這些詩應聯系他的堅貞不移的愛國精神民族氣節,作為自己的思想品質的營養劑,提高思想境界,而不當僅著眼詞句的技巧,盡管從這首詩看,運用比喻雙關還是很耐人尋味的。
上一篇:蕭立之《第四橋》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元好問《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