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肅《偶成二首(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蒼苔白石兩清幽,縹緲虹橋跨碧流。①
日過窗間騰野馬,雨余墻角篆蝸牛。②
饑寒不作妻孥念,笑語那知天地秋?
一炷水沉參鼻觀,掃空六鑿自天游。③
【注釋】 ①虹橋:又名飛橋,外形如長虹貫空,故名。②野馬:春天奔騰的游氣。春天陽氣發動,遙望藪澤,游氣猶如奔馬,稱為野馬。一說,指塵埃。篆蝸牛:指蝸牛爬行后留下的粘液痕跡,猶如篆文。③水沉:即沉香。參鼻觀:佛教修煉養性的一種方法。初時諦觀,見鼻中氣出如煙,身心內明。久之煙相漸消,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稱之為“鼻端白”。六鑿:指喜、怒、哀、樂、愛、惡六種感情。《莊子·外物》:“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
【譯文】 蒼青的蘚苔和白石在一起相映成趣十分清幽,虛無縹緲宛如彩虹的飛橋橫跨于清碧的水流。陽光從窗戶間透射進來,浮動的游氣如同奔騰不息的野馬;雨后的墻角留下了絲絲的篆文,那是因為爬行著蝸牛。即使在饑寒困窮的情況之下,也不因撫養妻孥而改變自己的志向,依然歡歌笑語,縱使時光易逝,轉眼就是悲秋。沉香一炷,可以在此修煉養性,把心靈上的喜怒哀樂好惡的情欲擺脫,和天地同游。
【總案】 此詩作于鄧肅被黜家居之后,表達了詩人一種不因貧困饑寒而易節的高尚情操。開頭四句寫景,由靜及動,體物入微,使人覺得貧士家居的生活十分閑適幽雅。后面四句言志,妙用反襯法,頸聯對仗尤為自然流走。尾聯用佛莊典,亦貼切。詩寫得并不很含蓄,卻有不盡之味;沒有壯語,而顯露出嶙峋傲骨。
上一篇:蕭立之《偶成》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師中《偶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