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㴲《雨多極涼冷》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風①。
木葉涼應脫,禾苗潤必豐。
地偏山吐月,橋斷水浮空②。
雞犬鄰家外,魚蝦小市中。
【注釋】 ①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后初庚為末伏。九秋:即秋季,因秋季共有九十天,故名。②山吐月:用杜甫“四更山吐月”(《月》)句。
【譯文】 怎能料到三伏暑天的雨水,那么快便化作九秋的涼風。我猜想木葉在這涼天里應當脫落,禾苗得到涼雨滋潤一定是豐收年成。我出門趕早市,只見山后吐出了一彎新月;小橋被淹沒了,茫茫河水浮漾碧空。雞犬趁著天晴,撒歡似地奔向鄰家之外野地之中。集市上到處有魚蝦活蹦亂跳,叫人好不激動!
【集評】 元·方回:“自然而古峭。”
清·馮舒:“此等結法,宋以下多有之,如‘誰家蕩舟妾?何處織縑人’是也。”
清·紀昀:“以詞氣論之,筆自簡潔。‘禾苗’句凡近。后四句太脫本位。雖詩家題目原在即離之間,而前半既從本位說入,后半不應另寫別景。”(以上均見《瀛奎律髓匯評》卷十七)
今·陳志明:“全詩扣住‘雨’、‘涼’二字寫去,無處不是與雨、涼相關的景象。尾聯的描寫,富于水鄉雨后特色,給人的印象尤為深刻。”(《宋詩鑒賞辭典》第1202頁)
【總案】 此詩純用白描,無描頭畫角之態,而有行云流水之勢。寫鄉村雨后秋涼情景,正是紀昀所說的“在即離之間”。紀批評后四句“太脫本位”,是沒有看出后四句所寫之景,其實仍與“雨涼”二字關合。全篇意境清新明快,尾聯饒有鄉村生活氣息。四聯都用了工整的對仗,但不板滯。
上一篇:趙蕃《雨后贈斯遠》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項安世《雨夜》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