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吳還入越,來往任風波。復送王孫去,其如春草何(淡然無意最超)。岸明殘雪在,潮滿夕陽多。季子留遺廟,停舟試一過。
【箋釋】
[韓司直] 不詳。司直,即大理司直。《唐六典》卷一八“大理寺”:“司直六人,從六品上。后魏永安三年,御史中尉高穆奏置司直十人,視五品,隸廷尉,位在正監上,不置曹士,唯覆理御史劾事。北齊及隋因之,并置十人,從第五品下。皇朝置六人,降為從第六品上。”此詩,《極玄集》卷下“皇甫冉”:“此詩今但見皇甫曾集,又見郎士元集,又見劉長卿集。”《全唐詩》卷一四八作劉長卿詩。《全唐詩》卷二四八郎士元《送韓司直路出延陵》:“游吳還適越,來往任風波。復送王孫去,其如春草何。岸明殘雪在,潮滿夕陽多。季子留遺廟,停舟試一過。”
[春草] 《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季子] 指春秋時吳季札。為吳王壽夢少子。不受君位,封于延陵,號延陵季子,省稱“季子”。《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人稱頌其高風亮節。《陳書》卷五《宣帝紀》:“詠季子之高風,思城陽之遠托。”季子廟,《太平寰宇記》卷八九“潤州延陵縣”:“延陵季子廟,在縣東北九里。《史記》云:‘吳王壽夢之少子。’《太康地志》云:‘吳封季札州,來而居延陵,故曰延州。’顧野王云:‘吳自有延陵州來此。’先已封季子,非楚王來邑也。祠前有沸井四所。”
上一篇:《送行軍張司馬罷使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秋 思》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