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并引(六十首選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淳熙丙午,①沉疴少紓,②復至石湖舊隱。③野外即事,輒書一絕,④終歲得六十篇,號《四時田園雜興》。⑤
(其一)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⑥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⑦
(其二)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⑧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賣茶。⑨
(其三)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⑩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11)
(其四)
采菱辛苦廢犁鉏,血指流丹鬼質枯。(12)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13)
(其五)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糧核飽兒郎。(14)
(其六)
新筑場泥境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15)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16)
【注釋】 ① 淳熙丙午: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②沉疴:重病。在這之前兩年里,作者一直患病,大部分時間臥床不起。少紓:稍好轉。③石湖:在蘇州市西南二十余里,西通太湖,是范成大中年時買下的一塊隱居之地,作者以此湖之名作為自己的號,可見有歸隱此地之意。④輒書一絕:寫一首絕句。⑤號:名為。⑥土膏:土地的膏澤,肥力。春天來臨,大地復蘇,禾苗開始生長,便是“土膏欲動”。⑦鞭筍:由竹根延伸而生長出的筍。⑧日長:太陽升得很高了。
⑨竇:洞。行商:走動叫賣的商販。⑩績麻:將麻梳理好,用之編織。未解:不曉得,不懂。(11)傍:挨著。桑陰:桑樹底下。(12)鉏:一種農具。鬼質枯:形容人面目難看,青面瘦骨,像鬼一樣。(13)種水:到水面上收撈謀生。湖面收租;對靠湖面為生的人進行收租。(14)鐘、斛:均為宋代量具。一鐘等于六斛四斗。“兩鐘輸一斛,”即農民交來兩鐘的糧食,只夠官府大斛一下子量的,極言收租者用大斛坑害農民的罪惡。贏:剩下。糧核:淘汰下的不成熟的、半截帶殼的半成品糧食。(15)場:打稻子用的場地。趁霜晴:有霜的秋夜多為晴天,農民連夜打稻,防止陰雨時谷物變霉。連枷:宋時打稻用的工具,用木頭做成。
【譯文】 (一)
春天來臨,春雨喚起大地的生機與活力,千萬種花草,在陽光哺育下剎時姿態嫵媚。房后的荒地才披上一片綠油油的繡衣,鄰家的竹筍啊,卻穿過墻底來到我們院里。
(二)
金黃的菜花上,只有蝴蝶成雙成對地飛,太陽出得老高了,這里仍然似無人之地。突然間雞兒一陣驚跳,狗兒一陣狂吠,原來是四處叫喚的小販,打破了這一片靜謐。
(三)
白日里出去耕作收播,晚間開始紡織,農家的孩子們,早早當家理事,操勞不息。即使那些不懂事的孫子輩們也不甘寂寞,你看,他們正在桑樹底下,玩起種瓜的游戲。
(四)
雖說不用犁耙和鋤,湖上采菱何嘗不辛苦,那血淋淋的雙手,還有鬼一般面色真可怖!沒有土地也交不起地租,他們才來水上謀生,誰料想,近日稅收征到了湖面,他們還有啥出路!
(五)
滿載著金燦燦稻谷的船兒排隊候著開倉,粒粒如珠寶般晶瑩的糧食倒進了官囊,這官囊奇大無比呀,一石裝不下它一斗,算了吧,只望能留下殘次糧渣兒哺育我的兒郎。
(六)
新修筑的打谷場,像境面一樣平整光亮,農家趁著晴天,在霜地月光里打稻繁忙。一片笑語伴隨著一派嘈雜的輕雷,那脫粒的連枷聲響呵,道出了農家的歡暢。
【集評】 今·錢鐘書:“(范成大)晚年所作的《四時田園雜興》不但是他的最傳誦、最有影響的詩篇,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詩經》里《豳風》的《七月》是中國最古的《四時田園》詩,敘述了農民一年到頭的辛勤生產和刻苦生活。可是這首詩沒有起示范的作用;后世的田園詩,正像江淹的《雜體》詩所表示,都是從陶潛那里來的榜樣。陶潛當然有《西田獲早稻》、《下潠田舍獲》等寫自己‘躬耕’、‘作苦’的詩,然而王維的《渭川田家》、《偶然作》、《春中田園作》、《淇上田園即事》和儲光羲的《田家即事》(五古和七律)、《田家雜興》等等建立風氣的作品,是得了陶潛的《懷古田舍》、《歸園田居》等的啟示,著重在‘隴畝民’的安定閑適、樂天知命,內容從勞動過渡到隱逸。宋代像歐陽修和梅堯臣分詠的《歸田四時樂》更老實不客氣的是過膩了富貴生活,要換個新鮮。西洋文學里牧歌的傳統老是形容草多么又綠又軟,牛多么既肥且馴,天真快樂的牧童牧女怎樣在塵世的凈土里談情說愛;有人讀得膩了,就說這種詩里漏掉了一件東西——狼。我們看中國傳統的田園詩,也常常覺得遺漏了一件東西——狗,地保公差這一頭統治階級的走狗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剝削和壓迫農民的制度。誠然,很多古詩描寫到這種現象,例如柳宗元《田家》第二首、張籍《山農詞》、元稹《田家詞》、聶夷中《詠田家》等等,可是它們不屬于田園詩的系統。梅堯臣的例可以說明這個傳統的束縛力;上面選了他駁斥《田家樂》的《田家語》,然而他不但作了《續永叔<歸田樂>》,還作了《田家四時》,只在第四首末尾輕描淡寫的說農民過不了年,此外依然沿襲王維、儲光羲以來的田園詩的情調和材料。秦觀的《田居四首》只提到了‘明日輸絹租,鄰兒入城郭’和‘得谷不敢儲,催科吏傍午’,一點沒有描畫發揮,整個格調也還是摹仿儲、王,并且修詞很有毛病。到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才仿佛把《七月》、《懷古田舍》、《田家詞》這三條線索打成一個總結,使脫離現實的田園詩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氣息,根據他的親切的觀感,把一年四季的農村勞動和生活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比較完全的面貌。田園詩又獲得了生命,擴大了境地,范成大就可以跟陶潛相提并論,甚至比他后來居上……”(《宋詩選注》第217—218頁)
【總案】 《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是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時期寫下的一組集中表現蘇州地區農村社會生活的詩。這一組詩共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個部分,每部分十二首絕句。在這組詩中,出現的各類人物多達三十人次,描寫到農舍建筑及生活用具四十六件,谷物菜蔬等植物四十余種,家畜飛禽及田間小動物三十多種,耕耘、打稻、催租、祭掃等農事及社會活動七十余項,反映社會生活面十分廣闊。更重要的是,它將樂府詩揭露社會黑暗的表現手法引進到田園詩中來,真實地再現了封建社會農村生活中大小官吏魚肉鄉民的歷史情景(寫到收租、壓迫、催稅等),同時,把下層勞動人民作為主體來表現,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他們的勞動、娛樂等生活場面和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這些都是以前的田園詩所沒能達到的。在表現手法上,范成大廣泛地繼承了過去的農事詩、隱逸詩、樂府詩、山水詩,描寫民俗的詩以及子夜四時歌、竹枝詞、吳地民歌等詩歌的特點,用組詩方式,由點到面,分層逐次地展現社會生活的全部畫圖;作者很少直接抒發自己的情感,而是讓愛憎分明的感情在具體的形象描繪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藝術風格上,它氣格溫雅,色彩明麗,句意清新,語言流動,描寫細膩。在中國文化史上,它和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具有同樣珍貴的價值。
上一篇:歐陽修《啼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翁森《四時讀書樂(四首選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