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題竹石牧牛(并序)》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①
野次小崢嶸,幽篁相倚綠。②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③
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④
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
【注釋】 ①伯時:李公麟,字伯時。北宋畫家。②野次:野地里。崢嶸:指怪石。幽篁:幽深的竹叢。③阿童:童兒。阿,發語詞,棰:竹杖。觳觫(husu湖速):牛恐懼顫抖的樣子。這里用以代牛。④礪角:磨角。
【譯文】 郊野中有塊小小的怪石,旁邊的叢竹綠油油。放牛娃拿著三尺長的鞭子,駕馭著這匹老牛。這怪石,我實在十分喜愛它,不要叫老牛在石上磨角。牛磨角還沒有什么,怕它們爭斗起來損傷我的竹。
【集評】 宋·范季隨:“一日因坐客論魯直詩體致新巧,自作格轍,次客舉魯直題子瞻伯時畫竹石牛圖詩云:‘石吾甚愛之,勿遣牛礪角;牛礪角尚可,牛斗殘我竹。’如此體制甚新。公(韓駒)徐曰:“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蓋是李白《獨漉篇》也。”(《詩人玉屑》卷八引)
金·王若虛:“山谷《牧牛圖》詩,自謂平生極至語,是固佳矣,然亦有何意味?黃詩大率如此,謂之奇峭,而畏人說破,元無一事。”(《滹南詩話》)
清·吳景旭:“余觀此詩機致圓美,只將竹、石、牛三件頓挫入神,自成雅調。陵陽謂其襲太白《獨漉篇》法……詩家老手,體制縱橫,便直取古語,如孟德之‘呦呦鹿鳴’,淵明之‘犬吠深巷中’,老杜之‘使君自有婦’、‘而無車馬喧’,亦復何礙?”(《歷代詩話》卷五十九)
近·陳衍:“若其石既為吾所甚愛,惟恐牛之礪角,損壞吾石矣,乃以較牛斗之傷竹,而曰礪角尚可,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耶!于理似說不去。”(《石遺室詩話》卷十七)
今·潘伯鷹:“山谷用意是異常深遠的。他的本意究何所指,我們固不能確言。但大意是出于愛國愛民之心,而告誡當政的人不要鬧小宗派斗爭。”(《黃庭堅詩選》第31頁,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今·吳熊和:“詩僅八句。前四句寫畫,石、竹、牧童和牛各占一句。用五言一句敘一物,用筆省而凈,并且都用代稱,如‘崢嶸’代石,‘觳觫’代牛,卻寫出各自的狀態‘崢嶸’冠以‘小’字,恰好狀怪石; ‘幽篁相倚綠’,見出是叢竹;阿童借用《晉書·羊祜傳》中吳童謠‘阿童復阿童’的話頭,在這里用作對牧兒的稱呼也有親切感。后四句寫意,從牛身上落筆,抓住牛礪角和牛好斗這些牛的性格特點,去寫它同竹和石的關系,把畫面寫活了。設想奇妙,饒有風趣,還表現了作者愛石愛竹的心情。后四句一概不用代字,牛字還重疊三次,有古歌謠之風。但這個構思并非一無依傍,仍是有取于前人的。”(《唐宋詩詞探勝》第322頁)
今·陳伯海:“黃庭堅本人雖也不免受到朋黨的牽累,但他頭腦還比較清醒,能夠看到宗派之爭的危害性。詩篇以牛的礪角和爭斗為誡,以平和安謐的田園風光相尚,不能說其中不包含深意。……寧靜的田園風光與煩囂的官場角逐,構成鮮明的對比。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飾,以及散文化拗體句式的使用,給全詩增添了古樸的風味。”(《宋詩鑒賞辭典》第537頁)
【總案】 黃庭堅對此詩頗為珍愛,認為是“平生極至語”。后世論者,對此詩毀譽不一,譽者說它體制甚新,用意深遠,毀者說它沒有意味,于理難通。其實,這是一首極有意趣的小詩,它既有濃厚的農村生活氣息,又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在政治思想上的矛盾心情。前四句描述畫境,點出叢竹怪石,牧兒騎牛。后四句是作者對畫中牧兒的囑咐,既寫出愛惜竹石的心情,更贊美了畫的藝術成就。牛礪角和牛斗,大概也是有所指諷的。元祐初年北宋統治集團的內部斗爭極其尖銳,作者對此深感不安,故借題設喻,在興到之語中寓有深刻的用意。
上一篇:鄭汝諧《題盱眙第一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尤袤《題米元暉瀟湘圖二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