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于謙·田舍翁》原文賞析
田舍翁,老更勤,種田何曾辭苦辛。雞皮鶴發十指禿,日向田間耕且斸。雨旸時若得秋成,敢望肥甘充口腹。但愿公家無負租,免使兒孫受凌辱。吏不敲門犬不驚,老稚團欒貧亦足。可憐憔悴百年身,暮暮朝朝一盂粥。田舍翁,君莫欺。暗中朘剝民膏脂,人雖不語天自知。
于謙的雜體詩(即古體詩)大多涉及明代的社會生活和觸及當時的社會問題,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表現了他關心人民疾苦的襟懷。此詩寫一位老農民窮苦困頓的生活,揭示出當時統治階級剝削壓榨農民的慘重情景,正是當時深重的階級剝削的真實寫照。
詩一開頭,便直承題目以一“田舍翁”作為典型形象來寫,一以貫之,統攝全篇。首四句先寫這一田家老農民的勤勞。“何曾辭苦辛”,謂何嘗逃避過勞苦。聯系前句的“老更勤”,可見這位老農一輩子都在辛辛苦苦地種田,愈老愈辛勤,從來沒有偷過懶。以致皮膚粗糙如“雞皮”,白發蒼蒼如“鶴”,十個手指因過分勞作,指甲因磨損而脫落殆盡,變成一根根禿指了。盡管如此年老體衰,已是“雞皮鶴發十指禿”了,還要每日下田耕作(斸zhu,用鋤掘地)。這一具體形象,活現了這位老農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苦的生活,很有代表性。正如馬克思所說: “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 (奇跡),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接下來六句,詩人著力刻畫這位老農的心理活動。“雨旸時若得秋成,敢望肥甘充口腹。”旸,晴天。時若,順時。肥甘,指美味的食物。兩句意為,即使風調雨順,秋收在望,也從不敢奢望吃一點較好的東西。風調雨順收成好尚且不敢有一點奢望,即是說也只能勉強糊口,那么天不作美減產歉收時就連飯也吃不飽,是可想而知的了。“但愿公家無負租,免使兒孫受凌辱。”“公家無負租”是“無負 (拖欠) 公家租” 的倒置。明代在實行“一條鞭法” 以前,賦和役分開征調,賦按田地征收,役按人丁應差。但隨著土地兼并的擴展,戶丁的逃亡,富戶隱產瞞丁,貧苦農民往往產去而稅存,人亡而役在,加之貪官污吏在田賦以外加派貢品,敲詐勒索,任意役使戶丁,苛重的剝削和混亂不堪的賦稅制度,隨時加重著農民的負擔。因此這位老農隨時提心吊膽向官府交不上租稅,使兒孫受凌辱。“無負租”指租稅而言,“免使兒孫受凌辱”則既指租稅又指徭役而言,因為這兩者都可隨時“使兒孫受凌辱”。從“但愿”的心理看,可見過去“負租”是常有的事。今之“但愿”而希望“免使兒孫受凌辱”,只是偶存僥幸心理而已。如果天從人愿收成好,按時交完租,應完役,“吏不敲門犬不驚”,一家老小能團聚在一起,貧窮一點也心滿意足了。這就是這位老農有限的一點希望。“吏不敲門犬不驚”,從側面表現了官吏催逼租役是何等兇殘。可見在階級剝削深重的明代,“追呼敲撲,歲無寧日”的境況是常有的,那么老農的這點希望是否能達到呢?結果如何呢? 回答是否定的。請看,詩人在六句心理描寫后補了這樣兩句: “可憐憔悴百年身,暮暮朝朝一盂粥。”百年身,指一生。老農勞累一輩子,面容憔悴,貧病交加,早晚卻只有一碗粥喝,維持著這半死不活的生命。可見,他的 “老稚團欒貧亦足” 的希望是未能實現的,也是不容易實現的。這就反映出老農的悲慘遭遇,苦難生活,是“公家”沉重的賦稅和徭役造成的。
以上是詩的第一層,以“田舍翁”領起,從勤勞、愿望、結果三方面寫出老農勤勞和苦難的一生。以下四句為第二層,仍以 “田舍翁”領起,轉寫詩人對貪官污吏的警告。“莫欺”是因農民常被欺壓而詩人從反面提出的控訴,決非農民從未受欺壓而從正面提出的美好愿望。這從下一句“暗中朘(juan)剝民膏脂”即可看出。朘剝即剝削。“暗中”二字極有分量,它說明貪官污吏除了公開的催逼租役外,不知外加了多少剝削的項目,其巧立名目,收刮民脂民膏的做法,已到了令人難以容忍的地步! 這種合“法”與非法的掠奪與盤剝,“人雖不語天自知”! “人雖不語”是說農民敢怒而不敢言,尤見“君欺”之甚,而詩人此篇則正是為民請命的大聲呼吁: 君欺民,天自知!語中飽含著控訴、譴責與警告之意:如此欺壓百姓,謹防天地難容! 這一方面表現了詩人對魚肉百姓而貪得無厭的剝削者的徹底揭露和無比憤怒,痛斥了他們貪贓枉法的罪惡行徑,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厚同情。于謙作為一個政治家,一個干吏能員,其關心民瘼的政治懷抱,在這首小詩中作了集中的表現。
于謙以政治上的杰出才能和軍事上的擊退侵略勢力,以身報國而留名青史。他無意為詩,寫詩對他來說完全是余事。他寫詩,以內容為主,不事雕飾,但求反映現實,直抒胸臆而已。正因此,他的詩常具有一種天然本色,純樸率直,形象精練,感情真摯,個性鮮明。這在有明一代,較之于以“三楊”為代表的“臺閣體”歌功頌德的官僚文風,以及前后“七子”的擬古復古傾向,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獨呈異彩。《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評其詩說:“風格遒健,乃轉出當日詩人上。”正恰當地指出了他的詩歌的這一特質。
上一篇:古詩《吳嘉紀·王解子夫婦》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歸有光·甲寅十月紀事(錄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