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是亂后春景)。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
【箋釋】
[西午橋] 在洛陽。白居易《送張常侍西歸》:“二年花下為閑伴,一旦尊前棄老夫。西午橋街行悵望,南龍興寺立踟躕。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騎重歸稱意無。出鎮歸朝但相訪,此身應不離東都。” 瓜巖村,亦在洛陽。
[龍門] 山名。在河南省洛陽市南。《漢書》卷二九《溝洫志》:“昔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毀之,故鑿龍門,辟伊闕。”唐李白《漢東紫陽先生碑銘》:“王公卿士送及龍門,入葉縣,次王喬之祠。”王琦注:“《文章正宗》:‘龍門在河南縣。’《地志》曰:‘闕塞山,一名伊闕,而俗名龍門。’”
[汝穴] 不詳。
[鳴玉] 比喻出仕在朝。唐杜甫《牽牛織女》:“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仇兆鰲注:“《嵇康傳》:鳴玉殿省。”
[垂絲] 即垂綸。傳說呂尚(姜太公)未出仕時曾隱居渭濱垂釣,后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晉葛洪《抱樸子·嘉遯》:“蓋祿厚者責重,爵尊者神勞。故漆園垂綸而不顧卿相之貴,柏成操耜而不屑諸侯之高。”庾信《擬詠懷》其二:“赭衣居傅巖,垂綸在渭川。”
上一篇:《河陽橋送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感 懷》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