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小曲)我為你招人怨》原文與賞析
我為你招人怨,我為你病懨懨,我為你清減了桃花面,我為你茶飯上不得周全,我為你盼望佳期把眼望穿。親人若團圓,凈手焚香答謝天,怎能夠手攙手兒同還愿。
封建時代愛情婚姻會遇到種種阻礙,使許多的青年男女飽嘗種種痛苦和磨難。他們一面要反抗來自封建禮教的壓迫,一面又要忍受分離思念的痛苦。就這樣,有的青年抗爭勝利了,結成美好的姻緣,也有的青年最終被封建勢力摧殘、扼殺,成為可悲的殉情者。這首民歌的內容正屬于這一類。它以短短的詩句,為我們敘述了一個有人物有情節(jié),但還沒有結果的愛情故事。詩的主人公是一位女子,她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但不知為什么,卻受到了家庭和親人的反對,但是她執(zhí)著不舍,頂著壓力,忍受著折磨,盼望著 “佳期” 的到來。
這首情歌或許就是這女子寫給戀人的情書。為了表達她對男子的鐘情,民歌以 “我為你”三字為題眼,用此三字領起各句,貫串全篇,作為敘事抒情的中心。姑娘先從她受到的客觀影響、輿論壓力說起,她把這些概括為:“招人怨”。一個“人”字,指代了自己以外的許多人。這許多人的態(tài)度,用了一個“怨”字,這就不僅是因反對而做的勸告,還應包括因勸她不醒而對她產生的指責和怨尤。可以看出她是處于同眾人對立的處境中,能面對這種境遇,這正是一種執(zhí)著愛情的宣示。
下面連用四句,寫自己為愛情遭受的身心痛苦: “我為你病懨懨,我為你清減了桃花面,我為你茶飯上不得周全,我為你盼望佳期把眼望穿。”先寫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懨懨”,是因生病而疲憊不堪的樣子。這一詞語,形象地寫出女子無精打采、神情恍惚的情狀。再寫身體的消瘦,“清減了桃花面”。下一句寫女子的茶飯難咽。她愁思不已,心焦腸熱,再也容不下飯食湯水,這樣的細節(jié),寫出了她內心的熬煎,而這已不是一朝一夕。她的形象更令人悲憫了。承受著這種種痛苦,有什么支撐著她?那就是,她有一個惟一的想望:等待佳期。可是,她期盼得太苦太久了。詩中用望穿雙眼,望斷秋水,寫出她的傷心失望,也寫出她的堅貞執(zhí)著。
精神萎靡,身體消瘦,茶飯不進,痛苦地思盼,這就是她為愛情承受的痛苦。而這又是朝朝暮暮,連日累月,不知盡期。那么,有什么能了斷這一切?那就是同稱作 “親人”的 “戀人”“團圓”。經受一切痛苦,都是為了實現(xiàn)這一心愿,也只有這一天的來臨,才能結束那難挨的悲哀與不幸。因而,這可憐的女子哀哀地祈禱上蒼: “親人若團圓,凈手焚香答謝天,怎能夠手攙手兒同還愿。”拜月乞天,是我國古代民間的風俗,特別是年輕女子那最隱秘的心事,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肯吐露。可是,這祈告又有什么用處呢?這位女子也許因祈禱太多而終歸失望,開始懷疑蒼天的神力了。你看,她仍是焦灼而迷惘地尋求:“怎能夠手攙手兒同還愿。”蒼天不能回答,她自己也不知所以,因而,這 “還愿”的日子還是渺茫無期,她的痛苦也無有盡時。但,她依然追求,依然企盼。
這首詩用第一人稱,寫女子對戀人的娓娓傾訴。“我為你”三字用得有心,它讓女子的情意溢出來,又把雙方的心牽在一起,讓那百般痛苦都有了歸宿,又讓人從那百般酸楚中品味出一絲甜蜜。這一詩句的反復詠唱,又恰好地表達了女子對戀人鐘愛的癡心和纏綿不盡的情意。
上一篇:《清代民歌·(小曲)你在那里朝朝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小曲)自己的心腸勸不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