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祠
古渡臨祠廟,長淮接市門。旌旗搖白日,風(fēng)雨鎖黃昏。貧賤求知己,榮華少故恩①。湖邊逢牧豎②,猶自說王孫③。
①“貧賤”二句,指韓信貧賤時得知己于漂母,榮華后高祖夫婦不念其曾立殊功,將他斬首。 ②牧豎,牧童。 ③王孫,舊注以為是尊稱,有如公子。但恐是游子之意。《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王維《山居秋暝》:“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皆其例。
【說明】 《史記?淮陰侯傳》:韓信落魄時,曾釣于淮陰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shù)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jìn)食,豈望報乎?’”漂是以水擊絮,漂母本泛指漂衣的諸婦人。《史記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曰:“漂母唯憐信,故飯之,實不知信之才,故怒于重報之言,是非避報者,不意其能報也,以為虛言。”亦頗有見解。后韓信為楚王時,曾以千金賜漂母。
漂母之名,因韓信而流傳百世,后人且為之立祠(漂母家在泗口南岸)。俞德鄰《佩韋齋文集》卷七云:“當(dāng)年不進(jìn)王孫飯,千古誰知漂母名。”潘緯詩云:“往來人下拜,猶是為王孫。”(《列朝詩集》丁集)楊際昌《國朝詩話》卷一錄沈臺臣(受宏)詩:“王孫倘不貴,老母竟誰傳。”用意皆類似。舒位《瓶水齋集》卷四云:“后先兩女子,生死一英雄。”則指韓信先見憐于漂母,后遭害于呂后,前者生之而后者死之。
錢謙益《題淮陰侯廟》末云:“東西冢墓今安在,好為英雄奠一盂。”下注:“信母墓為東冢,漂母墓為西冢。”又有《漂母祠和何士龍》,其頷聯(lián)云:“人以千金知老母,天將一飯試王孫。”
上一篇:《戚繼光》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移樹道上》明代詩賞析